宋维森
摘要:物理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它也是让众多学生头疼的一门课程,其抽象的东西让学生们难以理解。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简要概述了高中物理实施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学习 实践与探索
一、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新鲜事物是青少年的天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给他们以观察、思维、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随着认知结构的丰富,感知能力也进一步发展,新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力潜能,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尝试中得到快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
(三)能提高学生探究未知的素质
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主要由其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决定。也就是说,人探究的心理态势是发展探究能力的根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经常开展探究式学习,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打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使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活动中培养起科研、创造和实用意识,提高学生探究未知的素质。
二、怎样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重视知识内容的重构,抓准所要探究的课题,抓准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生的有效探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可以说探究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探究问题源自哪里?当然是教材内容。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教学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编排规律给学生呈现的,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构,给学生呈现富有逻辑性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教材中是以“逻辑的力量——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伽利略的思想方法”这一流程呈现教学内容的,这样呈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能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实验验证”这一板块内容为切人点,重构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了以下探究问题:
问题1: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把一个小钢球从较高处自由下落。当学生观察了这一实验后提问:当时的实验技术还不好,有没有办法直接测出小钢球的瞬时速度呢?应该怎么去研究小球的运动规律?
问题2: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的运动速度慢下来?当小球的运动速度慢下来以后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了?能不能从慢下来的运动推理到自由落体运动?
(二)重视教师的指导与课外的延伸,有效提升课内外的相互作用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不管了呢?当然不是的,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更是学生的“导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但是,指导要有度,当给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和探究问题以后,不能教学生具体的探究方法,而是当他们出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另外,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度的课外延伸,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探究学习更具拓展性。如可以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等等。
如在学习了“重力加速度”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几种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案,并开展相应的测量活动。第一组同学利用G=mg这一公式进行测定。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很难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使得结果误差比较大。第二组同学则跑到教学楼的五楼,先测出楼的高度,再测出物体下落的时间,最后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2得出g=2h/t2。第三组同学用滴水法测定g值。他们在一个自来水龙头下面装一个固定的挡板,让水龙头里面的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他们接着测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再用秒表进行计时,让水连续滴100滴,最后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这样的测量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测量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三)重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在明确探究学习的课题之后,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极为必要,但是,在进行操作之前,往往又有着诸类问题是必须进行严肃考虑的,常见的问题有:①在进行实验时将会使用到的仪器都有哪些?②如何才能使实验条件能够有更好的保障?③进行测量时将涉及到的仪器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④如何让更好的控制变量?记录数据时的表格应如何设计等等。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碰撞规律这一课的实验时,实验意图旨在探究两物体在相互碰撞的过程当中制约其碰撞过程的规律是否只有动量守恒?实验前,我们将所需的器具(实验设施)
准备好,如:气垫导轨、传感器、电脑等等;在实验时,我们使两滑块发生碰撞之后,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对滑块的瞬时速率与及其质量进行测定。实验后,还应当让同学们进行总结与归纳,在这一实验当中,学生们通过分组实验,对两滑块之间采用不同的介质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详见表1:
表1 两滑块之间采用不同的介质的结果 | ||||
两滑块之间的介质 |
介质发生的变化 |
滑块质量控制情况 | ||
弹簧圈 |
弹簧圈发生弹性形变 |
m1=m2 |
m1=m2 |
m1=m2 |
橡皮泥 |
橡皮泥发生塑性形变 |
m1=m2 |
m1>m2 |
m1<m2 |
粘扣 |
碰撞后两滑块一起运动 |
m1=m2 |
m1>m2 |
m1<m2 |
三、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并不是完全放开让他们盲目地尝试,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需要具备的基础,应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时,教师所关心的是怎样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所关注的则是过程,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时,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怎样的体验,至于能否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不重要,在一堂课中没有探究完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或者课外继续探究。
(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开发性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既要鼓励冒尖,又要扶持后进。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与其他同学一起共享学习成果,而不是让他们充当陪衬和看客的。其实,成绩好的学生是不太需要教师多帮助的,更能体现教师作用和价值的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四、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云.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尝试[J].物理教师.2011,06:20-22.
[2] 马国珍.高中物理实施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物理教学探 讨.2010,12:63-65.
[3] 郭志佳.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17:357.
[4] 高文彬.试论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高文彬[J].新课程.2010,05:195.
作者单位:广东省廉江市第一中学
(上接第73页)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相反,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教师评价体制,在评先选优和职务晋升中不是“风水轮流转”就是“论资排辈”,使那些业绩平庸的“老好人”当选“先进”或晋升职务;而那些敢说敢做且工作成效显著者却“名落孙山”。这就人为地造成了不公平,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必然使各项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的学术风气、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正面的社会舆论,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人文环境,肯定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多给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合理的制度去约束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去激励教师,以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教师,给教师们构建一个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人际关系网络。一名学生,当他走出校门,肩负的就是整个学校的荣辱,社会对于一个学校的舆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学校生源素质的高低。因此努力提高生源的质量,提升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素质,让社会对中专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老师在享受职业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明确了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对中专学校就业率的高度关注演变成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高度期望,教师常常要面对社会和家长的质询、责难和抱怨,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承载了巨大的社会压力。教师心理问题不断滋生,心理承受能力日趋下降,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不断攀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此,教师应具有积极的教育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处事理智沉着,不急躁不偏执,遇到挫折坚韧顽强,不忧郁不气馁,教育生活从容淡定,教育理想执着坚定,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具有健全的人格,豁达容人,坦诚淳朴,用人格魅力教育人影响人。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向优秀的同伴和教育成功人士学习,从同伴的成功中获取经验和智慧。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才会有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价值观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效,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在纵深层面上制约着全民教育的质量,中专也不例外。1978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就今天的现状来说,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30年后的今天,教师积极性的缺失及调动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我想说的是,没有教师队伍积极性的缺失,就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下滑。只有创造有利条件,充分的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