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93次
时间:2022年6月07日 09:18
(沈阳农业大学 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本文基于课程思政通过在农业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分析了研究生英语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课程中课时多、覆盖面广的课程,有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办法,以期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强农兴农的意识。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一、推进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理论支撑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 。陆道坤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2] 。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以语言教学为平台,围绕语言教学背景下的德育案例,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品格与综合能力。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个过程。它既不能与思政课程等同视之,也不会弱化思政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相反,它和思政课程相得益彰。
(二)现实需求
研究生英语教学因其培养环节的差异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以笔者就职的沈阳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课程主要由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通识课程较少。其次,研究生培养过程一般由课程教学和论文写作环节构成, “课程思政”
改革不仅适用通识课程教学,也可以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等公选课有所体现。
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事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思政专职教师的理论传授和导师的敦敦劝诲,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有益有力的补充。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养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因此教师就可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推行“课堂思政”
实践,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特点,从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强农兴农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进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课程思政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转变观念:强化英语教师思政意识
以笔者教授的由曾道明和陆效用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综合英语 3(修订版)(以下简称综英 3)为例,除个别涉及音乐、文学等领域话题的文章外,该教材主要汇集了包括西方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等外来文化和思想,在教学中更需要强化英语教师思政意识,增强英语教师思想指导责任意识,从而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英语教学全过程。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有意识地成为积极的思政教育的一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刻挖掘思政元素,架构全球意识,提升文化自信,塑造人格品质,通过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进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创新应变:打造英语思政教学模式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只有积极地应变、求变,才能实现教育深刻而全方位的变革。文科教育是观照理工农医发展的一盏“灯塔”,因此作为农业院校的高校英语教师,我们的教育更要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农业发展新理念、主张和方案。
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以综英 3 Unit One 为例,该篇文章是关于大学(美国)学位必要性的一篇论说文,其中大量论述了美国教育背景下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乏一些关于college degree 非积极的观点论说。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了关于学习(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主题演讲任务,学生通过搜集大量实例明白能力是学习和实践的综合呈现,学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政赋能:培养农业高端人才
新时代呼唤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要研究生英语教学做出相应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高校要在理论支撑、思想引领、实践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是因为英语语言的教育功能,还因为英语本身能体现出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系。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应该单一枯燥,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教学活动中。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英语的特点,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更积极地去学习英语。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以“国家事权”的高度,以思政赋能英语教学,推进完善课程思政体系下的高校外语慕课和“金课”建设,强化受教育者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使学生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的同时践行正确价值观,赋能新时代的智慧人生,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国际化农高端业人才。
三、结语
当今,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这进一步突显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更彰显了外语教育所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和担当。我们要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扣准中国走近全球治理体系的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时间点,强化“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在农业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特点,从而培养更多爱国敬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强农兴农的意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明旭 .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避免的几个误区[J]. 教育现代化,2019,6(47):282-283.
[2] 高德毅 . 宗爱东 . 课程思政 :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1):31-34.
[3] 陆道坤 .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