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浏览143次 时间:2013年9月24日 15:13

宋大勇

(福州市第十八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要: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和发明,而且也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思维的创造性、拓展能力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以敏锐、独特、有效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勇于实践的素质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从习惯到自然的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排列组合灵活运用,更是个人对思想的拓展、提升精神境界等领域更高的认知活动。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需要方方面面的培养和协调:

一、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谈到创新思维问题,我们经常最直观的拿中外学生做对比,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却经常对一些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知识储备完善,可遇到很多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这种习惯延至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使中外学生的表现在各个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而究其所以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保守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要打破这种思维僵化,鼓励创新正是我们亟需进行的工作。

例如说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学生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与别人不同很有哲学的诗意,如果要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很大的一个特色在于,与一般意义上的思维内容和顺序不同,不要以固有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开拓他们想象力的空间,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时,更应当注重的是是否有创造性,有开拓性的思维能力。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一般作为课堂传授主体存在着,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敢“质疑”老师的权威,老师神圣的权威感使他们更像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更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思维则无从谈起。这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使课堂变成一个单方向倾倒的枯燥乏味的场所。而放下这种集体统一听指挥的教学,采用共同讨论的教学方式,则是激励学生之间互相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非常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同龄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最直接最敏锐的,在不断探讨研究的行为活动中,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比如说,老师布置一个课题《赤壁之战》一课中,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人马,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一败涂地呢?”学生们则饶有兴趣的从很多角度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有的说是因为刘备联合了东吴的大军,兵力有了急剧的上升,有的说是曹操轻视了自己的对手,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自己的优势资源,有的说曹操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甚至有的学生给出了刘备手下五虎将各个能以一顶十,三万人当三十万这样夸张的回答。这种多角度的带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互相的冲击和学习,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极大的提高和补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时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不一唯一答案为最终标准。

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里,对自我自身的认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占重要部分,他们希望人们不要总把他们当成好孩子来看待,而懂得去尊重他们的意志,这也是独立人格逐步形成的过程。而我们在教学时,应当顺应人自身成长的规律,维护和培养独立人格形成的各种必要因素,只有拥有这片土壤,每一个学生身上才能够结出优良的创新的果子。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也应该给予尊重和宽容,对于学生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应当简单粗暴的采取否定、挖苦和讽刺等消极态度,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把思考探索、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倾听学生各方面的心理诉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的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说,有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钦佩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老师的肯定评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这样做不仅学生觉得自我得到了尊重,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也为今后的学习创造一个十分良好的氛围。

四、从多向质疑多角度思考启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没有疑问,只知道对标准答案俯首帖耳,那么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学生懂得质疑才会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对目标产生兴趣,对未知的一切充满求知欲,从而产生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又要把大石头的重量称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准确。因此,我觉得曹冲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老师称赞了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也因势利导其他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们纷纷出言献策。有的说:“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装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但有的同学反驳说:“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争论,就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能用船代替称,用大石头代替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就是从质疑问题开始,进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之门。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无从谈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结合到实际的教学中,就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具有创造性因素的教学点,继而创造一个好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互动,大胆的进行发散思维的创造和想象力拓展。

比如说,教师在《乌鸦喝水》一课时,让学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让大家参与进来。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等等,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流畅性,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一个点拓展到不同的点,激发想象力的立体化,创造性,让学生从枯燥的单向式学习转为形式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的发散式思维方式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建民.试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2008.

[2]顾见晴.也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论研究,2011,(03). 

[3]欧盛伟.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4]段亚军.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12).

TAG: 创造性 教学 能力 语文 中学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