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馨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277100
摘要: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治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 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10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普通型前置胎盘11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检情况、围术期处理、手术情况、术中是否发现胎盘植入及新生儿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术中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新生儿体重及重度窒息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很大,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易引起围生儿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188-02
凶险型前置胎盘于1993年由Chattopadhyay 提出,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1]。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凶险型前置胎盘导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造成围产期孕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围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都直接影响着妊娠结局。本文对我院处理的10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治疗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 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10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曾行剖宫产术及产前腹部彩超检查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其中年龄26-41岁,平均32.45±4.03岁,孕次2-8次,平均4.20±2.19次,产次1-2次,均有剖宫产1次。孕周29-38周,平均34.50±1.15周,距前次妊娠时间1-5.8年,平均1.6±1.1年。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普通型前置胎盘1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年龄22-40岁,平均29.37±4.32岁,孕次1-7次,平均3.74±2.03次,产次0-1次。孕周30-39周,平均35.96±1.22周。前置胎盘有无胎盘植入以术中发现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准。两组年龄、孕次、产次、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检情况、围术期处理、手术情况、术中是否发现胎盘植入及新生儿结局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见胎盘植入15例,其中4例胎盘穿透子宫下段原瘢痕处肌层,部分下段肌层缺如。76例胎盘娩出后因胎盘剥离面出血、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予输液、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静脉推注钙剂,补丁缝合及B-Lynch 缝合子宫,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等方法。其中66例输血,8例出血仍无好转,遂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仅1 例因胎盘植入继发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行子宫切除。观察组术中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新生儿体重及重度窒息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前次剖宫产史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功能不良,受精卵易下移至宫体下段或宫颈,使胎盘附着位置过低。同时由于受孕时蜕膜血管发育不全,胎盘血供不足,胎盘为获取更多的营养而发生代偿性增大并伸展至子宫下段,导致胎盘下缘接近甚或覆盖宫颈内口,影响胎盘上移[3]。
3.1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
结合剖宫产史及腹部B超检查可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本组患者产前均通过腹部B 超检查诊断,并在手术中获得证实。有文献报道[4],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但由于探头置于阴道内易触动宫颈及穹窿部位胎盘造成大出血,因此应谨慎选择。MRI检查可显示胎盘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能弥补超声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