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www.lunww.com )是学术期刊推广、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正规代理机构,我们与4、5百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有合作,我们合作的期刊都是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正规期刊。合作的期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详情可来电0519-83865052,或者QQ:85782530咨询。
目前对于军事理论课走进课堂有一种共识,即国防教育只是一个普及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形成这种全民共识的确来之不易,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国防教育只是针对国防生或者军队院校。如果把军事理论课程的建设还局限于初始阶段的划分,让其不规范化、肤浅化、随意化,就会损坏军事理论教学的长远大计,从而让国防教育变得可有可无的。
一、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肤浅化的具体表现
1.军事教师的知识结构肤浅化
从现有文献资料的数据来看,湖南省的情况同全国的情况大同小异。
一方面,军事理论知识深度盲点化。大纲规定的前五章是军事理论课的必修内容。但是面对第三、四、五章,大多数军事教师都不是来自军队,即使来自部队的军事教师也大都处于部队基层,或者对我国的军事高科技方面也不太熟悉,能完全把这些内容讲述得很清楚不多。同时,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国防教育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一种普及性知识的讲授,不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至如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里就更无暇顾及了。甚至一些高校就只讲第一章,中国国防的大体介绍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军事理论知识广度不足。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教学科目。它不仅需要军事教师的军事、政治、历史、地理、气象、计算机、管理、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甚至还包括武器、国际武装冲突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由于军事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处、体育部、德育课等教师,各个老师又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军转干部对部队熟悉,学校毕业生对教育教学方法熟悉,但是要面对喜爱文科、理工科、艺术等不同要求的学生,这需要军事教师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2.教学课堂管理肤浅化
一方面,军事理论知识书本化、简单化。书本化、简单化就是指简单地把书本内容原原本本的照抄照念,枯燥无味。比如:多数老师在传授中国国防这一章时,就简单地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国防的定义、分类、作用,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体制以及构成等等。多数学生在学完这一章后提出问题:我国的武装力量跟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有哪些差距?“两弹一星”之后我国在军事武器上又有哪些新的突破?因为一些国家在航空母舰、隐形飞机等先进武器的研制和开发上都超过了中国。一些教师在讲授军事思想更是书本化。多数学生发问:在四代领导人中都讲述了其军事思想,那么他们的军事思想究竟各有哪些创新点,又各自对军队建设起到了哪些客观性的改变呢?
另方面,课堂教学形式过度视频化。为了把课堂气氛搞活,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军事教师完全把下载的视频当成了课堂法宝。公正的说,如今网上一些好的军事视频诸如防务新观察、敌情连连看等从军事教学角度来说,内容很充实,又富有时效性,还具有权威性。但是本来一学期36课时的有限时间(大多数学校没有这么多课时)完全给学生看视频录像,虽然说是有益的补充,但是教师对军事理论的掌握以及对学生军事理论的传播就不适合了。各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虽然对课堂教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对于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化。由于军事理论教学在很多大学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面临着教师少,学生多;一个专修教室安排不过来;武装部本来是一个行政部门非教育部门,教学主管部门对于军事教学不太重视,武装部主管对教学管理不内行;学校课时缩水等问题。这使得军事教研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真空地带”。军事教师的上课更为随意化,任意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自己熟悉的内容;或者任意选择一两个专题根本不提及书本上的内容的做法在高校中尤为普遍。即使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各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防止教学内容随意化,还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试题库(1200题),但是多数高校老师以试题库确实难度太大,不适合普通高校的非国防生教育为由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当然,多数学校的课时量本身不足再加上教师其他工作的干扰等等原因也是客观实际。
3.课程内容体系相对肤浅化
前面已经提到,军事理论教学综合性很强,内容博大精深,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高校里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学时是36个学时,因此,在这么少的时间里想把庞杂的军事学学习得有深度,其实是很难的事。正是基于这个因素,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内容显得肤浅,章节也是各自独立,甚至给人一种科普知识的印象。对于考进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来说,独立阅读教材和通过考试不会有很大的难度,这种状况的消极影响就是大学生会降低军事理论课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和分量。在教材内容相对浅显的形势下,军事理论课教师需要就某些专题进行深度挖掘,既然不能面面俱到,就要进行重点出击,让学生感到是在老师的剖析之下才醒悟灌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带来的弊端。也有专家提到,现代战争对人的要求更高,要求高技术战争中的参战人员具有一定的高科技知识,教材中军事高科技的章节中关于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广泛应用显然太简单。另外,还要增加科技成果在我军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等内容以增加学生对国防的理性认识。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知识肤浅化的原因及对策
1.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进人了学校课堂,但是在教学管理部门仍然属于弱势部门。有学者悲观地说,可能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非军事类的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本来就令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开设军事课也只是一种应对上级机关的形式,不必太认真。这主要表现在:大纲规定其总课时不得少于36个学时,当前能够开满36个学时的高校不是很多。在高校基础课程都大量缩减课时的潮流之下,军事理论课自然而然面临着压缩课时的挑战。有的高校缩减了一半课时,有的高校缩减了三分之一课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有些章节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无法进行深度分析;教学管理部门在安排课表时总是先排其他课程后排军事课,如果发生冲突,就把军事课排到晚上或者周六、周日,老师和学生对此意见较大。
由于军事课老师较少,学生又相对太多,教学管理部门一般不想采取书面考试,而是要求军事教研室只要考查或者说直接在课堂中安排一篇论文就结束。在一些高校里,学校为了节省开支,规定军事教师不能从外面招聘,只能从学校内部产生,这样,本来想从部队官兵中招聘一些优秀的既有经验,又有文凭的人才,得不到机会进来。
军事教研室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机构,在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参与学校武装部、甚至保卫处、学工部的其他工作。早在1986年国家八部委文件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立直属军事教研室,与校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为一个机构两个名称。”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高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作为高校军事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是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校情的。近几年来,许多高校为了精简机构,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挂靠到保卫处、学生处、体育部或撤消,这都不利于高校军事教学工作的发展。因为军事教学在高校是独立的学科体系,是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这一目标决定了军事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和行政部门的工作都无法替代的。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军事教员大多是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的。军队转业干部有较好的军人素质和较多的军事知识,但学历偏低;而高校毕业生学历虽高,但缺乏军人素质,军事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强。另外全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军事教师的编制没有落实。从湖南省的数据来看,2008年全省本科院校27所,应配备专职军事教员200名左右,目前仅配35名,其他就依赖于兼职教员,只占应配数的17. 5 %。没有专门的军事教师队伍,学科建设肯定会严重滞后。有了专职的军事教师,但队伍参差不齐,素质不高这也是影响高校军事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培训内容和形式亚待创新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目前高校中军事教师的共同心声。针对不同教师人群采取相应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是提高目前军事教师素质的最关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者的研究,对策有很多,有学者建议,建立全省军事教师培训机构,把军事教师的培训纳入全省整个师资培训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培训采用“分级培训”的模式,第一级为基础培训,主要针对刚毕业选留的大学生和转岗的其他系列教师;第二级为普遍提高级,主要针对刚转业的充实到军事教学岗位的部队干部和部分中青年教师;第三级为重点培养级,对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部分拔尖教师或主管军事教学的领导进行专题进修,不断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也有学者提出尽快解决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序列,尽快出台一整套科学的评聘办法和标准,使军事教师的职称能按照自己的专业J性质进行对口评定,解决军事理论教师的后顾之优;还有学者提出构建军事教学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及时收集军事方面的新材料、新知识、新信息,充实完善军事教学内容,使军事课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让学生上平台查询,拓宽教学途径,增强教学的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