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2 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对23例Ⅲ期贲门癌患者,施行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化疗,3~4周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病程1月~7月,平均4.1月。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腹胀、进食梗阻、黑便、头昏乏力。术前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查, 19例行腹部CT 扫描,均明确诊断为贲门腺癌,其中 15例向上侵及食管腹段,12例病变广泛累及胃小弯、胃底及胃后壁,8例与胰腺分界不清,可见多枚腹腔淋巴结肿大。
1.2 治疗方法 由于胃底、贲门区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故本组均选择胃左动脉为贲门癌介入化疗的靶血管。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导管达胃左动脉后,缓慢注入“顺铂100mg+氟尿嘧啶1000mg+吡柔比星50mg”三联化疗药物,当日使用昂丹司琼,次日应用胃复安、地塞米松以减轻化疗副反应。待动脉灌注化疗后3~4周,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左胸低位切口,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器械吻合术。
1.3 治疗效果 (1)临床症状缓解:经动脉灌注化疗,患者腹痛、腹胀、进食梗阻症状减轻,黑便症状消失,食欲改善。介入治疗后10天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3天最明显,10天后症状消失。(2)手术难度减小:较术前CT肿瘤缩小,与邻近脏器有分界,组织无明显水肿,术中失血平均200 ml。(3)术后病检:23例术后病变上下切缘送检均为阴性,21例肿瘤组织内仅见灶性癌细胞残留,2例肿瘤组织无明显改变,8例查到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癌转移。(4)术后恢复顺利,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平均住院11天。
2 讨论
贲门癌由于病变部位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其5年生存率仅为食管癌的一半左右。据统计,贲门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在19.5%~24.5%[1]。贲门癌的生长方式以浸润型居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有淋巴结转移者患5年生存率8.3%,无淋巴结转移者26.8%[2]。
部分贲门癌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间窗。综合分析病史、胃镜及病理检查资料,选择病程长或胃镜下行困难的病例,行腹部CT扫描,明确贲门病变大小、周围脏器是否受侵及受侵程度、有无淋巴结肿大。本组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适应症:(1)病程1月以上;(2)贲门病变累及食管或向下侵及胃小弯达1/2;(3)贲门病变外侵,与胰腺、脾脏分界不清;(4)CT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直径>2cm。教师论文发表
贲门胃底区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为贲门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贲门癌术前胃左动脉灌注化疗有以下优点:(1)局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高,增强了抗肿瘤效果,有资料显示经动脉灌注进入肿瘤细胞的药物浓度较周围组织高 2~10倍,而且药物直接接触瘤细胞时间延长,两者与疗效呈正比相关[3]。(2)全身体循环内药物浓度降低,有效地减轻了全身副反应,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症状轻且恢复快[4]。(3)术前化疗可使瘤体、周围淋巴结团块及浸润范围缩小,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隙增宽,有利于肿瘤分离及切除[4,5]。(4)近期临床症状缓解及改善达61%~91 %[6],从而改善了患者体质,有利于术后恢复。一般而言,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药,以2药或3药为主,贲门癌 3药联合化疗有效率达40%~70%,本组化疗药物均选择“顺铂 +氟尿嘧啶 + 吡柔比星”。单药化疗吡柔比星有效率36%,顺铂19%,氟尿嘧啶19%。“顺铂 +氟尿嘧啶”构成联合用药的基础,顺铂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氟尿嘧啶干扰DNA的合成[2]。结合使用昂丹司琼、胃复安、地塞米松,减轻化疗副反应,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5)肿瘤组织内癌细胞减少,降低了术中医源性传播[4~6]。教师论文发表
手术时机以动脉灌注化疗后3~4周为宜[5]。本组均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后25~28天手术,术中局部组织无明显水肿,亦未形成明显粘连,说明此期为贲门癌动脉灌注化疗后良好的手术治疗时间窗。患者化疗副反应多在10天后消失,3~4周时患者体质有明显改善,此时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间隔时间过短,组织炎性反应偏重,水肿明显,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但也有学者认为动脉灌注化疗后10天左右手术为宜[7];间隔时间过长,则局部形成纤维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手术切除率。
单纯采取化疗方法治疗贲门癌,初始治疗往往效果良好,反复使用化疗药物,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后期效果不佳。对于就诊时病情偏晚的Ⅲ期贲门癌,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后,化疗药物取得明显效果时采取手术治疗,是对Ⅲ期贲门癌治疗的一种新的尝试,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