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芹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095)
摘 要:如何让让中职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改变数学课堂沉闷乏味的局面。笔者以《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教学设计为例,就如何运用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中自主学习数学谈了若干看法。
关键词:职校;数学课教学;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相当部分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不大受欢迎的学科。由于初中的学习体验,他们已经给自己贴上“我不喜欢数学,无法学好数学”的标签。自信心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缺失成了顺利开展数学课堂的一道屏障。但与此同时,正处在青春年少期的学生,也拥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优势。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尝试运用数学活动课的上课方式,改变数学课堂的沉闷局面。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再有根据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而数学活动课正是这样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际活动能力为主的授课形式。它力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发现”、“体验-感悟”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明知识、长能力。下面笔者将以《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这一节为例对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提出若干个人的浅见。
一、正确认识活动课程的目标,让活动服务于教学
课堂上所设计的活动都应当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只有基于这个前提下设计出来的活动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活动。如在本节课中,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以做中学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根据建构主意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与所授内容紧密相连的环环相扣的游戏活动,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静态内容动态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下面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阐述我的做法。
课前已经把全班按自然组分成四组,并选好组长。上课的一开始,老师就组织学生游戏。
游戏一:听口令,做动式作,填表格。4个小组同时听令:
1、 请家有哥哥的同学举起你的左手
2、 不要把手放下,继续,请家有姐姐的同学举起你的右手
3、 请组长在此状态下组织填好表格一(若有需要可由组长重复口令),2分钟内必须上交结果
表一
小组总人数 |
家有哥哥的人数 |
家有姐姐的人数 |
家有哥哥且有姐姐的人数 |
家有哥哥或有姐姐的人数 |
|
|
|
|
|
此游戏既贴近教学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立刻就投入到课堂来了。游戏之后,我马上抛出一个问题:表格里的数据,你们用什么方法数出来呢?接着我与学生共同讨论游戏中怎样数出相关数据,帮助学生经历一个操作翻译的过程,把刚才的动手操作与本节课的概念中的关键词靠拢。这样用富于启发的设疑、动静结合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起了学生“ 再学习” 的兴趣。
游戏二:请君入圈
承接游戏一,让小组成员分别贴上小写字母标签后,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呼拉圈代表集合A—家有哥哥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与集合B—家有姐姐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让小组成员摆好呼啦圈参考游戏一的数据站到合适的位置,并完成填空题:
U={ } A={ } B={ }
A、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 A、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
古语云“实践出真知”。此游戏结合集合语言,让学生再一次通过亲身体验,建构新知,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游戏一的问题,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学生为了游戏成功,他们会积极思考:两个呼拉圈应如何摆放?哪些同学先进去比较好?他们会讨论:如何利用游戏一的数据?此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任何一般概念,都是具体事物的抽象,理论上的“一般”是通过实践中的“具体”去反映和体现的。以上两个游戏活动的设计,正是希望学生在具体的人物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比较自然地建构起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从学生欢欣的笑容里,积极参与的身影里可以感受到这两个游戏活动设计得起作用了,此时课堂已经动起来,本节所授的主要内容已经呼之欲出。
二、正确把握数学活动课的度,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数学活动课不能刻意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努力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搭建一个积极思维、专心探究、快乐表达的平台。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动静结合。如本节课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形成理论,研习新知中,我首先呈现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把学生对交集、并集的形象感受转化为理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延续游戏习得的知识;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集思广益,加深对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记忆;最后辅以多媒体演示韦恩图,数形结合,加深理解。第三个环节——互动训练,应用巩固中我让学生以例题为指导,通过选取紧扣教材,围绕重点,逐层深化,适当题量的题目,分组做题,交换批改。
这样的活动处理,不会让学生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导致课堂表面热闹,实际一无所获的局面。数学知识需要静心思考,吸收理解,所以活动课上老师要学会收放自如,让学生的动静互补。
三、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开展活动
活动课不能仅仅是学优生的天地,而是要力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学习,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上都有所提高。因此面对那些只一味追求成功,不能接受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创情、激情、融情,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体尝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心理品质得以更好的发挥,取得教学高效益。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可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本节课的难点环节——自主纠错,突破难点。我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此处采取的就是“挫折教育”法突破难点。具体做法为:首先,给出连续区间上两个实数集,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独立尝试做题;然后组内对比结果,组员在共享结果时发现差异,此时师呈现典型错解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讨出路。而在研讨出路的时候,又紧扣此前游戏习得的知识——交集和并集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利用好数轴这个数学工具,并小结正确解题方法。活动后我会引导学生,刚才这种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学习过程,可以避免由老师“直接给出正解,指出错解”这种无挫折性学习容易导致的知识理解上的片面性与肤浅性,所以刚才失败了的同学肯定会印象深刻,接下来巩固练习环节错的几率会减少,我们再试一试,相信下一环节你们会做得更好!适时的鼓励能让学生用于面对暂时的失败,鼓起勇气继续参加活动。
四、要及时反馈活动成绩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有一种持续性,课堂的每个环节我都会有明确的加扣分标准,给学生以及时的奖励。
五、要为活动课后留下反思的时间与空间
比如本节课后,我延续与学生的互动,根据激励为主,明确目标的原则,我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发三个奖牌(指自己做得好的方面),一个任务(指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或尚未明白的方面),在微信上与老师、同学互动,把课堂上的动延伸到课外。信息时代的孩子对此乐此不疲呢!
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设计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参与了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纵观整节活动课,笔者通过创设了与内容紧密相连的游戏,借助游戏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开展课程,发展了学生的心理机能,调动了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构建知识、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热爱数学,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数学活动课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M].2009.
[2]林少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施[M].广东: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
[3]董林伟,孙朝仁.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与开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