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上孩子们动手、动脑,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功能,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心理养呢?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深思的,今天我也想就这些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
最新版的数学教材中, 将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融入到新授里,让孩子们不单单学得了知识,还了解了历史,更明确了中国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历史知识,是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文本,适当地补充一些数学历史知识,深度地挖掘教材,不但能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了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大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从而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这块知识的时候,教材在最后介绍了七巧板,这就是中国古人设计的一种很有趣的拼图玩具,通过七巧板的拼摆,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还有圆周率的发现、勾股定理的获得,这些中国先辈们的发现,简化了如今的计算, 也燃起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学好数学的信心。每节数学课,都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自己也搜集相关的历史知识,将每个人的收获带进课堂,长期的积累与积淀,孩子们定会收获不小,相信每个孩子都将成为传递传统文化的传递者,也相信经过他们的努力,有一天也终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孩子们,加油!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生活中处处会用到数学,刚刚牙牙学语的孩子也会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 所以说生活就是第一本数学教材,也是一本终身的数学教材。 而传统文化又伴随着生活积淀了下来,所以传统文化中映射着数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学习的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发现蝴蝶、蜻蜓、许多漂亮的图案,再找一找会发现中国的许多古建筑都是对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称美。 比如:天安门、天坛、四合院、整个城市的设计,都是对称的,这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自然的成为了我国的民族特色。 此时可以与西方的建筑做对比,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我国的特色,是多么的令人自豪。 此时可以设计一些动手实践制作轴对称图形,剪一剪喜字,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元素,也是中国传统习俗向往呢!在学习几分之几的时候,恰逢中秋节,于是教材中设计了将月饼进行划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月饼的二分之一,寓教于乐,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理解。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问题。古人说道:‘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以上是教材中呈现的“鸡兔同笼”问题,意思是说: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是不是很有趣呀? 古代人的智慧真实令人惊叹呀!而这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在日本演化成了“龟鹤问题”,是不是很有趣呀!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许多历史先辈都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不值得我们惊叹吗?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她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先辈们的足迹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赞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让数学历史走进课堂,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数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的整合,是一名数学教师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感悟传文化,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的内在文化底蕴得以更好的积淀与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成为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