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流电子商务经济、物流运输技术进程的加快,当前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物流运输企业,这导致物流运输业竞争更为激烈。物流运输企业为保证自身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招聘员工时,要求新进员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然而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差,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因素给地方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应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通过要求学生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将理论知识与项目任务相融合,充分发挥项目实践性优势,驱动学生对物流运输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物流运输环节操作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从物流的功能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包括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输是物流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物流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物流管理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人员、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物流运输业务的市场处理与开拓能力,具备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专业能力,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研究课程的内容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物流运输管理》实践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能消除或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过程,尽快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为着力点。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高职物流培养单位是相辅相成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单位要为物流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物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对接教育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以及工学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教育方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单位调整专业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体现。同时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教学考核与评价。采用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的技能训练融合到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教学考核与考评改变以往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方式,代之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练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等进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好,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所以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
课程改革的目标
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不同的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情境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是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它能够将学习情境、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安排融于一体,以培养专业型、实践型人才为基本导向。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来实现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因此,也要从这些方面出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课程设置内部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设计更加完善的课程内容。基金项目: 本文是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15jyxm670.
(作者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