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新形势下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作用

浏览165次 时间:2011年9月07日 15:09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纵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美育突出三个基本理念,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义务阶段语文美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提出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美育的重点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而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英雄用武之地,美育使语文教学生活富有情趣。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
 “美育的本质在于培育美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必须以情感作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饱满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感悟。语文教材中的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境界,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在语文美育教学中,教师既要理性分析,又要超越理性,启发学生充分感知文章情感,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而语文美育的情感原则是伴随美的欣赏始终,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感染。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饱满感情的语言、爱憎分明的表情、动作来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去初步体味美的所在,沉静在美的体验中。
 2.美与生命感悟。
 在教师的情绪感染之下,学生情感必定会发生变化,唤起内心潜在的对美和生命的感悟,获取情感自由和心灵的体验。
 3.心灵产生共鸣。
 心灵共鸣是指师生在对美与生命共同感悟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经验与作品情意达到高度一致,学生主体处于兴奋之中,达到“物我同一”、“人我同一”状态。而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美育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创造的一切美手段,对学生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其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二、寓教于乐,寓美于教,注重促进心理的“内化”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引领我们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与知识、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魅力。新课标还指出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等。这就让我们语文教师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应有启迪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使命,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得到美的熏陶。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教育之中去。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强烈的美育因素。如优美与丑陋、悲壮与崇高、善良与丑恶、喜与悲、滑稽与荒诞等等,这些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不胜枚举。同时美育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这正好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转变时期,情感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热爱生活,富有朝气,对美好的事物不仅敏感和反映强烈,而且接受得快。如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够将很好地将美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看清事情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在实现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素养目的。寓美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乃至生活中感受美,同时能够去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接受,并且产生兴趣、爱好,最终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见,语文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和谐整体。
 三、茗香雅韵,沁人心脾,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其思维水平是成正比的,但也不是绝对的,还应有健全的心理,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进而产生审美情趣。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语文以其广博、宽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有了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还着重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而美育的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而语文教育正好有这样的功能。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与音乐的奇妙美感,因学生的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的制约,往往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不深,而乐曲和画面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更直接。因此说明,对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
 “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美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它更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应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并渗透在一切教育活动当中。语文教育在整个学校美育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而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这一点不仅是学生个体生活幸福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是仅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能够移他山之石来攻学生这块美育,使其能够达到美化。惠特曼曾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基本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人才。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而语文美育教育在这当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不仅能使人获得知识,使人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品格的完善,更能够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是丰富的,它将语文知识与审美教育结合,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学生审美。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作为教育者就是不能不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不能不发展审美教育。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美育效果,而忽视学习语文教学这一最基本内涵,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TAG: 蔡元培 创造力 课程 文学作品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