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敏
(高邮市汤庄镇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646)
摘 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尽管不需要系统地、完整地向学生传授、讲解语文知识,但笔者发现,不少语文课堂的知识教学过于“随意化”、“边缘化”,脆弱而残缺的语文知识已经成为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的束缚。我们应该在众多的语文实践、丰富的语文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初步的语文知识系统。
关键词:语文知识;系统归纳;分层推进;由点及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笔者以为,这是对初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强调,强调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应该在众多的语文实践中、丰富的语文生活中得以领悟与固化。这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功能,而是意在说明不应过于独立地、系统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不少课堂的语文知识教学了陷入“随意化”、“边缘化”的泥淖,脆弱而残缺的语文知识成为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的束缚。笔者认为,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教学其实是有迹可循、有策可依的。
一、系统归纳法
初中学生的知能基础使得语文知识系统的初步构建成为一种可能。笔者以为,此法可从两个层面着手。
第一个层面是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系统,如表达方式,就一级分类而言,学生可清晰地概括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例举其中“说明”进行二级分类,学生能基本知晓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等角度去掌握。这种看似粗浅的系统建构,利于学生将语文知识条理化。
第二个层面是帮助学生归纳技能系统,如语言赏析。这一类题型是叙事类文体和抒情类文体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初中低年级学生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得要领。笔者结合众多题例,帮助学生概括了语言赏析答题三步曲:运用了何种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发挥了哪些作用(如情感的表达、氛围的渲染、情节的铺垫等);帮助学生概括了此类题型检查的“三不”原则:思路对不对、答案全不全、语句顺不顺。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借助格式化的提示,会逐步提高语言赏析的技能。
二、分层推进法
不少初中语
先谈第一步:教者首先应该对初中学段语文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依据学生的基础现状,依据教材的编制情况,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内容的难易程度,依据教学的用时多少,分年级、分学期、分单元地有序推进。如此做法,可以确保语文知识教学的逻辑性、时序性和全面性。
再说第二步:教者依据分层推进的时序安排,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寻求适合的切入点,分点突破,逐一落实语文知识的教学。
三、由点及面法
这是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常用技法。根据“点”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来自语文课本的“点”,主要是指出现于或蕴含于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学生刚刚接触某一类文体特征明显的文章时,我们教者完全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由这一点发散开来,向学生传授该文体的文学常识,如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时,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讲清论题、论点的联系和区别,讲清论据的种类,讲清常见的论证方法,讲清议论文语言的主要特点,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语文实践,学生自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二是来自知识体系的“点”,如苏教版教材就“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这一知识,分六个专题分布于六册教材中,分别是“词语的修改”、“句子的修改”、“标点符号的修改”、“语段的修改”、“结构的调整”和“文章的综合修改”。这六个专题由易到难,逐层深入;既相互独立,又联为一体。教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既要重视单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综合知识的运用,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完整地掌握知识,正确地运用知识。
三是来自学生实践的“点”,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我们教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瞄准目标,切准要害,对症下药。如不少学生在回答对联类题目时,时常感到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教者依据这个“点”,铺陈了两个“面”:一是对联的基本常识,二是对联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学生心中有知识,手中有工具,解题自然不是难事了。
当然,语文知识教学的诸多策略离开了母语环境,离开了学生实际,离开了语文活动,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教者应该胸中装满语文知识,课上强化语文实践,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更为厚实的、可供持续发展的知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