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以及演绎推论的方法,理清了音乐审美移情的概念。再通过分析音乐审美移情的一般心理过程,阐释推导影响音乐审美移情的主要因素,即音乐心理偏好和心理唤醒。旨在引起对音乐审美移情的重视,为音乐创作表演、教育教学等音乐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审美移情;影响;偏好;唤醒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移情,是从审美心理角度解释美学根本问题(即美是什么以及美是如何产生的)的一种重要学说。这一学说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已有100年的历史。然而在我国古代,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运用移情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肇始于音乐领域。由此,音乐与移情的渊源由来已久。不过,由于历史以及文化的某种影响和惯性,审美移情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古代较多地倾向于文学绘画领域,而对于应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音乐领域,却反而没有被重视起来。时至今日,审美移情在音乐当中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审美移情在音乐当中的应用却又更为深入和广泛了。我们知道,“音乐是最善于动情的一门艺术”,因而,审美移情对于音乐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弄清楚音乐审美移情是什么以及影响它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对于音乐创作和表演、音乐教育教学、音乐干预治疗等音乐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一、何谓音乐审美移情
移情作用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极为普遍的态度”,“与思维类比相对应”,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移情的本质源于合群的需要,最早和最基本的移情是一种本能,而不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1] 那么,当人类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时,移情这种思维方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卢卡契(Georg Luacs)在其《审美特性》一书中认为,“移情说也是以间接的方式把审美体验降低到日常生活的水平……只要感官对外部的客观性保持清醒,移情作用在日常实践中也会被排斥到背景中去。”[2]如此说来,在人类认识能力和理性思维不断发展的今天,移情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应当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尽管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代替了原始人简单的移情思维方式,但是,移情作用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在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并在文学和艺术活动中得到保留和进一步的发展,由原始的低级的移情发展为审美的高级的移情。”[2]移情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美学史上的达尔文”里普斯(Theodor Lipps)那里,就已经被用来解释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感是如何产生的)了。他认为,“对象是经过移情的主体灌注生命后的对象……美绝不是客观事物本身”[3],“审美移情的结果是物我合一,自我就是对象,对象就是自我,自我和对象的界限消失了”[3],“在审美观照下的移情,即审美移情或纯粹移情,它改变了我们对平常的世界的看法”[3]。至此,审美移情的概念也就出现了。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对审美移情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移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于外射作用的一类,所谓感情的外射作用,是指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属于人的知、情、意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人的感觉、感情、意志、性格、行动等。这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同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就称之为移情”[4],即审美移情。
审美移情不同于原始移情。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思维活动中,那些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联想比起那些单纯的、抽象的、理性的联想更能够产生“移情作用”。在音乐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创作者或欣赏者由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体验或相似感而产生的“联想”和“移入”,往往能够促使音乐审美移情现象的产生。那么,音乐审美当中的移情(音乐审美移情)当做何解呢?邵桂兰、王建高指出:“所谓移情,是创作主体或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移入融化(灌注、外射、投射等)到审美对象(如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或现象、音乐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形象或情思意念等)之中去,使其具有更加强烈而充分的‘情感化’或‘人性化’的美感价值”[5],即音乐审美移情。这一理解是较为准确的。原因在于:其一,概念确立了音乐审美移情产生的前提,即音乐审美关系的确立,因为“创作”二字以及“使……具有美感价值”的措辞已经表明了音乐审美关系的存在。其二,概念指出音乐审美移情的审美主体是“创作主体或审美主体”,审美对象是“物象”或“现象”,也就是一种“意象”。这与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叶郎“美在意象”的论断是一致的。其三,“移入融化”这样的措辞理性概括了音乐审美活动中心理层面的基本过程。不过,这一概念似乎还只是停留在审美的一元视角,要对音乐审美移情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显然离不开审美和心理的双重视域。就审美活动来讲,音乐审美移情的产生与审美主体的音乐偏好往往有着很深的联系。对有偏好的音乐刺激,审美主体较容易进入移情状态。而就心理活动规律来讲,音乐审美移情的产生又与审美主体的心理唤醒水平有着很深的联系。心理唤醒水平越高,移情的程度也就越深,意即审美体验更深,反之愈浅。基于以上分析,兼顾审美和心理两个角度,音乐审美移情可以这样来理解:音乐审美移情是创作主体或审美主体在心理偏好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