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娣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64)
摘 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教版教材中的许多古诗,用词巧妙,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包含的意境及其深远。但正因为精短,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新课程;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精心导入,培养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当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心境。
二、反复诵读,感知诗词情境
学古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就是说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中,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
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
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专题赏读,了解作者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就文章讲文章,而应适度延伸,扩大学生阅读的外延。例如结合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总结李清照词的风格,进行专题赏读。教学时,可出示李清照的以下几首古诗:
1、《如梦令》两首、《点降唇》率真少女、清新婉约;2、《醉花阴》、《一剪梅》伤感思妇、委婉含蓄;3、《武陵春》、《声声慢》孤苦老妇、愁深悲切;4、《夏日绝句》《渔家傲》国破家亡、慷慨悲怆。
同时帮助学生归纳出李清照词的风格: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一生目睹了南、北宋的变迁、动荡,经历“靖康之变”,从富庶官宦的生活到南渡后的颠沛流漓,生活上的突变,让她深受其苦,同时也正是这些突变,才会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李清照。她的生活经历以南渡为界,犹如一条分水岭把她的生活划分得十分清晰。她的作品创作也因为这些生活社会的变化,分为三个时期,她的情感生活历程也清晰地展现在作品中。南渡前:(婚前)率真少女、清新婉约 (婚后)伤感思妇、委婉含蓄;南渡后:孤苦老妇、愁深悲切;国破家亡、慷慨悲怆。李清照的词由于她个体生命的独特经历与感发,致使她的词多具婉曲幽深的风格,然而李清照毕竟“才力华赡”,性情开朗,豪放潇洒,有“奇男子之所不如”的气魄,因而她的词又时时呈现出俊逸豪迈的审美风格,给读者以爽朗乐观、超旷豪逸的审美感受,教学时,要带领学生总结。
四、适时拓展,开阔学生思路
(一)注重文本解读,拓展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纵向拓展
利用丰富的教材文本,为学生搭造主体阅读的平台,创建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从而使他们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特长。
(二)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阅读材料,即对教学内容横向拓展
具体做法是: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文精彩词句段落有可比性或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文段,通过比较阅读,从中总结阅读规律;2、课外加大阅读量,进行与课文有关的拓展阅读或专题研究性阅读;3、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三)拓展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运用大语文教学观全新拓展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文章,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整体语文素养。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