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丽 赵少霆 金宇哲
(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 113004)
[摘 要]本文从区域地质特征方面入手,研究了新宾县于家堡子一带铁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同时对工作区的磁异常进行了剖析,指出磁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并划分出8个异常带,在对磁异常推断解释的基础上,指出了找矿潜力较大的磁异常。综合磁异常、地质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了矿床成因,指明了矿区的找矿标志,探讨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于家堡子; 地质特征; 磁异常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TD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89-01
0 前言
东辉井田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西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31°24'00″~131°29'00″,北纬47°01'30″~47°06'30″。南起F16断层,北东至F19断层,西起F48断层和18号煤层—900米地面垂直投影。面积约44.5km2。资源储量约24711万吨。
1 东辉井田概况
东辉井田为向北倾斜的平原,海拔高差小,地面标高64.7~66.7m,无河流,大气降水通过纵横交错的人工渠,汇入松花江。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多西北风严寒而长,夏季多东南风温暖而短。雨季集中于7-9月,年降水量314.1~
2 东辉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2.1 井田主要含水层(带)
根据地质钻探、水文地质钻探、简易水文观测、物探测井、抽水试验等,将本井田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顶部隔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第三系上部隔水层、第三系下部孔隙弱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带。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本井田第四系厚度大,岩性以砾砂、粗砂为主,夹有中、细砂和粘土透镜体。其富水性和渗透性自上而下减弱,分为三个含水层。在井田内广泛发育,上部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砾砂、粗砂组成,夹薄层中砂和细砂。黄、灰黄及灰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棱角状及次园状,分选性较好,厚度约60m。涌水量为8.34~1.
(2)第三系孔隙弱含水层
本井田第三系厚度变化大,41~116m。由南向北逐渐增厚,分上、下两段,上段以泥岩为主,为隔水层,下段为弱含水层,岩性以半胶结的砂岩为主,其次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夹有泥质半胶结的砂砾岩,局部呈松散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棱角状及次园状,分选性较差,含泥质,厚度为20~40m,富水性较弱。对该含水层抽水试验最大降深时,单位涌水量为0.021L/s·m,渗透系数0.
(3)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带
埋藏在第三系孔隙弱含水层之下,厚度80~150m,平均厚度102.7m,底板平均埋藏深度452.3m。岩性主要由各种粒级的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粉砂岩组成。岩石强度较低,裂隙发育,裂隙倾角一般大于65°,裂隙面较平坦无充填,局部岩石破碎,呈碎块状。该裂隙含水带钻孔最大降深的单位涌水量为0.036~
2.2 主要隔水层
本井田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顶部隔水层和第三系上部隔水层。
(1)第四系顶部隔水层
岩性主要由粘土组成,深灰色及灰黄色,质纯具有滑感,粘性、塑性强,干燥后较坚硬,一般厚度5~10m,井田内广泛分布,隔水性好。
(2)第三系隔水层
发育在第三系顶部,岩性为半交结泥质岩和泥质半交结粉砂岩,灰色及灰绿色,致密,半可塑,具滑感,该隔水层厚度10~25m,井田内广泛分布,隔水性好。
3 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第四系上、中与下部含水层之间在井田内无隔水层,为同一含水体。第三系上部为一良好的隔水层,因此,第四系含水层与第三系下部含水层之间在井田内无水力联系。第四系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第三系含水层与基岩裂隙含水带之间在井田内无隔水层,直接覆盖于裂隙含水带之上,并与基岩裂隙含水带有水力联系,第三系含水层位标高63.266m,基岩裂隙含水带水位标高61.02~62.
4 东辉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影响
井田地势平坦,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水库,地表水通过排水渠由南向北汇入松花江。因上覆有第四系隔水层,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对矿床充水均影响不大。松花江位于井田北部约11km,历史最高洪水位67.5m,本井田地面标高64.7~66.7m,要设防松花江洪水对矿井的影响。
(2)第四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第四系厚度较大,岩性均以砾砂、粗砂为主,夹有中、细砂。富水性和渗透性好。但第四系含水层与矿床之间埋藏第三系隔水层,该隔水层基本阻断了第四系含水层水与矿床之间的水力联系,因此,第四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
(3)第三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第三系弱含水层与煤系直接接触,该含水层岩性以半胶结的砂岩为主,其次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夹有泥质半胶结的砂砾岩,局部呈松散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棱角状及次园状,分选性较差,含泥质。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0~
(4)基岩裂隙含水带对矿床充水影响
基岩裂隙含水带厚度80~150m,平均厚度102.7m,底板平均埋藏深度452.
5 结束语
东辉井田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第三系下部孔隙弱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带,第四系顶部隔水层、第三系上部隔水层。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强,渗透性好,第三系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基岩裂隙含水带介于二者之间。由于第三系隔水层的存在,基本阻止了第四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对矿床充水有主要影响的是基岩裂隙含水带,第三系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弱。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二类二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