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医药论文 >> 医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电导法研究D354树脂与游离酸的相互作用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155次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14:46

【摘要】  目的 研究氯化钠、乙醇等介质对D354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影响,优化生产工艺。方法 利用电导法、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结果 D354树脂吸附盐酸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氯化钠、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存在线性相关性。

【关键词】  D354树脂 吸附 游离酸 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

D354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简称D354树脂)含大量的叔胺功能基团[-N(CH3)2],对游离酸、有机酸及酸性物质等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味,选择性地吸附、富集、纯化,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食品、生物制品和药物的分离纯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显示其独特的效果[1-3]。文献[4]研究了三元体系D354树脂的吸附,四元体系的吸附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以D354树脂为吸附剂,研究氯化钠、乙醇等介质对D354树脂吸附性能及分离效率的影响,利用电导实验技术,根据陈炳稔[5]建立的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四元体系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的实验参数,优化生产工艺,为设计最佳的食品、生物制品和药物分离纯化生产工艺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和理论依据。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厂),DDS?11型电导率仪(杭州亚美电子仪器厂),VT?10信号处理仪(南京师范大学)与IBM?PC586计算机组成的CACE(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测量)系统[6]。D354树脂(杭州净光化工集团公司生产),质量全交换量6.  5 mmol/g,选用粒度为0.45~0.65 mm,树脂参照文献[7]的方法处理,在饱和NaCl溶液的干燥器中恒重,备用。实验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吸附质吸附分率的求取
        
  在100 mL烧杯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50 mL,置恒温磁力搅拌器中的水浴锅内,将电极浸入待测样品中,启动磁力搅拌转子,恒定所需温度,加入已称重的吸附剂,开动CACE测量系统,自动采集、记录、储存实验数据,跟踪D354树脂吸附剂吸附游离酸的行为,并以式(1)计算t时刻吸附质的吸附分率αt:

  αt=(γ0-γt)·γ0-1(1)
     
  式中γ0为吸附起始时的电导值,γt为时间t时的电导值。

  2.2    固―液界面吸附的动力学方程[8]
     
  从质量作用定律出发,遵循单分子层吸附机制,从理论上导出已得到实验验证的固―液界面吸附的动力学方程:
 
  tαt=MARVK+tαe(2)
     
  如果实验结果满足式(2),则以t/αt对t作图应得直线,从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求得k和αe,k为表观吸附速率常数,αe为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的吸附分率,MAR为吸附剂活性基团的分子量,V为吸附体系体积。

  2.3    吸附剂―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9]
     
  为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

  θ/(1-θ)+ln[θ/(1-θ)]-lnCe=U/RT+k1·θ  (3)
        
  式中Ce=C0(1-αe),C0、Ce分别为吸附初始、平衡时的浓度,θ为覆盖度,θ=αt/αe。若实验结果服从式(3),则以θ/(1-θ)+ ln[θ/(1-θ)] - lnCe对θ作图应得直线,从直线的截距可求得吸附剂?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U),是表征吸附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大小的指标,其数值越大表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越大。

  3    结果与讨论

  3.1    三元吸附体系

  3.1.1    不同离子浓度的钠盐对吸附的影响 
     
  D354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盐酸的过程,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R-N(CH2)+HCl?R-N(CH3)2HCl
     
  实验条件:吸附温度30 ℃,吸附剂D354树脂0.  100 g,吸附质为盐酸(浓度为8.620×10-3 mol/L),吸附体系是HCl?水?NaCl三元体系,介质为4种不同离子浓度的NaCl:C1=0.004 mol/L、C2=0.  008 mol/L、C3=0.012 mol/L、C4=0.016 mol/L。按“2.1”、“2.2”项下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到图1。结果表明:随着外加NaCl离子浓度的增加,D354树脂吸附游离盐酸速率明显降低。黄子卿[10]指出,Na+是小离子,对水分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它不易转动,造成溶液介电常数降低,H+离子迁移速率减慢,因此,溶液介电常数随着外加NaCl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导致D354树脂吸附游离酸的速率降低。将图1吸附分率αt与时间t的动力学曲线转化为相应离子浓度t/αt与t的关系,得到图2所示的一组直线,各直线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说明在HCl?水?NaCl三元体系中,D354树脂吸附游离盐酸的行为遵循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方程式(2)的规律,按单分子层机制进行吸附。

  图1    αt与t的动力学曲线(略)

  Figure 1    Dynamic curve between αt and t

  图2    t /αt与t的关系(略)

  Figure 2    Relation between t/αt and t

  3.1.2    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吸附的影响
     
  实验条件如“3.1.1”项,吸附体系是HCl?水?乙醇三元体系,介质分别是质量分数0%、5%、15%、25%的乙醇。按“2.1”、“2.2”项步骤处理实验结果, 将吸附分率αt与时间t的动力学曲线转化为t/αt与t关系的一组直线,从直线截距求得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见表1。
 表1    三元体系乙醇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略)

  Table 1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absorption efficacy

  从表1可见,随着外加乙醇浓度的增加,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降低[11]。吸附体系中,由于水与乙醇之间的氢键作用,使水分子之间排列更为有序,水分子的转动受到阻碍,不能随外电场而取定向,因而溶液介电常数减小,导致2个带相反电荷的质点(H+与Cl-)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使其迁移速率减慢,说明吸附体系的溶液介电常数制约着吸附速率,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的介电常数减小而降低。

  3.2    四元吸附体系
          
  实验条件:温度30 ℃,吸附剂D354树脂0.100 g,吸附质为盐酸(浓度为8.620×10-3 mol/L),吸附体系是HCl?水?乙醇?NaCl四元体系,介质为乙醇(ψ乙醇=10%)和4种不同离子浓度的NaCl(a:0.  004 mol/L、b:0.008 mol/L、c:0.012 mol/L、d:0.  016 mol/L)。按“2.1”、“2.2”项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吸附分率αt与时间t的关系转化为相应的离子浓度t/αt与t的关系,得到类似图2所示的一组直线,说明在HCl?水?乙醇?NaCl四元体系中,D354树脂吸附游离盐酸的行为,遵循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方程(2)的规律,也是按单分子层机制进行吸附。
        
  从各直线的截距、斜率可分别求得四元体系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和平衡吸附分率,按“2.3”项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图3是根据固?液相互作用方程式(3)处理的D354树脂吸附游离盐酸的等温线,以y=θ/(1-θ)+ln[θ/(1-θ)]-lnCe对θ作图,在θ小于0.55时,y与θ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皆大于0.998,由直线截距求得的吸附剂?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U)见表2。

  表2    四元体系对吸附的影响(略)

  Table 2    Effect of quaternary system on adsorption efficacy

  表2的结果表明,在四元吸附体系中,D354树脂吸附游离盐酸的过程,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外加NaCl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吸附体系中,NaCl离子浓度的增大,吸附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加强,不利于离子迁移,所以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外加NaCl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从表2及图3中的结果看出,D354树脂的吸附也受到吸附体系中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的制约[12],随外加NaCl离子浓度的增大,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逐渐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也随着降低;而且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方程:

  k=-0.033-7.251×10-3U    r=0.999

  图3    固?液相互作用方程图(略)

  Figure 3    Interaction equation of the solid?liquid

【参考文献】
    [1] LI Changhai,XU Zhenliang,LI Chunping.Removal of 5?Amino?2?chlorotoluene?4?sulfonic and chlorhydric acids from wastewater by weakly basic resin[J].Chin J Chem Engin,2006,14(5):696.

  [2] 龙超,张全兴,陈金龙.大孔弱碱性树脂对高水溶性磺酸类染料中间体的吸附[J].应用化学,2004,21(10):997.

  [3] 农毅清,蒋林,黄海滨.罗汉果甜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64.

  [4] 肖信,陈炳稔,屈炎梅.电位分析法研究外加盐对弱碱性D354树脂吸附低稀醋酸的影响[J].化工时刊,2005,19(11):9.

  [5] 陈炳稔,肖信,李国明.电化法研究壳聚糖树脂与游离酸的相互作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14(2):133.

  [6] 李金夫,熊楚明,高作宁.CACE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在化学动力学测试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2001,22(4):423.

  [7] 张澄信,陈克和,钱勤.D354弱碱性阴离子树脂的水处理工艺性能[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1,7(5):330.

  [8] 潘育方,陈炳稔.弱酸性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碱行为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1,20(14):522.

  [9] 陈炳稔,何广平,刘小珠.两性树脂和可再生甲壳素吸附稀游离强酸时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的测定[J].化学通报,1998,10:43.

  [10] 黄子卿.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52.

  [11] 陈炳稔,何广平,凌莫育.介质对可再生甲壳素吸附游离酸的影响[J].应用化学,1997,14(6):75.

  [12] 陈炳稔.可再生甲壳质的吸附特性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35

TAG: 研究 电导法 相互作用 树脂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