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

浏览220次 时间:2019年5月08日 16:29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机体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得住区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住区承载着老龄人群的日常生活、运动锻炼、社会交流等主要行为,住区公共设施作为与老龄人群距离最为贴近的公共设施的一种特有形态,其完善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龄人群的晚年生活质量。因而,深入分析老龄人生活特点,了解其需求,设置健全的住区设施,便成为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满足社会进步要求的必要事情。尤其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对老龄人群相关需求的满足更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住区公共设施相关问题的研究,剖析住区公共设施的必要性和其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美观性、人性化等要点, 以期更好的满足住区老龄人群的生活与休闲需求,继而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群体住区服务设施
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
文/于鹏
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确定的老龄事业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到《“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提出,从“2011 年到2015 年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 亿增加到2.21 亿, 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 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 个百分点”,到“预计到2020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各项数据的统计, 均表明老龄关爱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国家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养老体系建设中,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都是当前亟待发展的重要养老模式,而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对社区环境的适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且切实做到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具有显著的针对性,才能够让国家的老龄事业发展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着重从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以及社区服务角度,从适老性层面进行一定的讨论。
二、老年人的特殊性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老年群体的生理条件、心理因素、行为特征都产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特殊性, 便导致老龄群体对社区环境和设施的要求与普通人存在较大差别,尊重和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考量, 是建设具有适老性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和前提。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体现在其行为及感知各方面能力的下降。例如,老年人的肌肉细胞数量和再生能力都在下降,从而引起其动作的迟缓、力量减小、容易疲劳等相关问题。老年人感知系统会因为机体衰退或病变而退化,如:视力下降、色彩辨识度低,听力衰退甚至失聪,嗅觉能力衰减等等各种状况。此外,记忆力减退、失忆等问题也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日趋暴露。这些机体的变化让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变得非常明显,对其互动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伴随着生理的衰老, 老龄群体的心理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老年人生理机能得衰退、社会角色的变化、收入的变化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出现, 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各种消极和焦躁情绪,同时伴随着无社会存在感和自卑感等心理现象的出现。
离开工作岗位后,环境的变化、活动内容的变化,促使老人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加之子女又多因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导致老人产生遭遇冷落、疏远的感觉,甚至产生“自我负担”感。
此类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直接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
(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居家老人日常活动有着特定的规律,分析其行为特征,能够对其活动所需场所、设施形成客观认识,为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设置做好必要准备。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具有聚集性、时域性、区域性等特征。人到老年,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岁月,形成了程式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特有的人生经历。因此,当老人参与日常活动时,会逐渐根据社会背景、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差异自然聚集。对于居家老人来说,其日常活动有着明显的规律。根据相关资料,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相对集中于四个时间段,分别从事着不同的活动。早晨6~7 点大多进行晨练,上午9~11 点主要以购物为主,下午2~5 点基本是闲谈时间,而傍晚则多以散步和小运动量的群体活动为主。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决定了其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就活动场所而言也是如此,老年人习惯于在以家为中心的熟悉的场所活动,形成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对老年人日常行为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梳理出老年人群的活动场所需求,进而对设施进行细致分析,以为住区养老设施的适老性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对研究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起到保障作用。
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性的几个着重要求
住区公共设施是实现住宅小区功能的基本保障之一,科学、合理、人性化的住区公共设施既是体贴民意、服务于民的公共服务意识的体现, 又是体现城市的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老龄化时代背景下,顺应社会需求,注重对数量日趋增长的老龄群体的服务, 根据其群体特殊性进行设施的相关要素的考虑尤为重要。
(一)设施属性的适老性要求
安全性是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首要属性。老年群体活动能力下降,肌体脆弱,安全保障不容忽视。设施自身的牢固性、稳定性和可应用性都应作为基本要求。无障碍是公共服务设施价值实现的保障。高龄群体和不同程度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存在着行动不便的状况,设施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可达性, 使得无论是肢体还是感官方面的失能老者都可享受设施的功能。符合人机工程是设施的另一基本要求。由于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特殊性,老年人群所使用的各种设施的尺度、材  质,甚至色彩等因素也尤为重要,这是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对老年关爱的体现。公共服务设施应具有便利性、舒适性和亲和感。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选择应统筹考虑整个住区居民使用的便利,对于其设施设备的配置应考虑一定的舒适性。亲和感是从精神层面对设施提出的要求。具有亲和感的设施能够吸引使用者的体验,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可以让其从焦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心情释然的参与公共生活。
(二)社区服务的老龄关爱体现
年岁的增长,催使老年人进入体弱多病的状态,继而产生的连带效应也逐渐表露。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应急联动的有效性对于老年人生活的保障至关重要。智能报警和联动体系应及早的介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 促进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以避免因缺乏与外界联络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而造成老人发生意外时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情况的发生。此外,一些独居老年人,特别是身体部分失能者,对繁杂的家务活动难以做到完全自理,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这便对社区养老家政服务提出了要求。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独居老人更渴望的事情。单一生活和独处使得独居老人变得孤独寡言, 久之会加剧老年人对生活无趣的厌倦和无望。因而,情感关爱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宜的联谊活动,定时的走访问候成为必要。
四、具有适老性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当根据老龄群体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无论是设施类别的设置,还是具体形态等因素的细节设计,都应具有老龄适应性。
(一)统筹公共服务设施,保障社区养老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促使现代社区建设趋于完善, 一般情况下近年来建设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其建设指标大都针对普通居住小区,对于倾向于养老或适老性要求来说,尚存在很多不足。适老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服务功能的筛选, 处所位置的确定等因素需着重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功能应主要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所需进行设置,例如普通就医需求、生活用品购买需求、社交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康体健身需求,以及一般性的金融、通讯、交通需求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采取就近和       均衡原则,确保对于居住集中区的相对就近和分布均衡,以尽可能提供给大多数居住者便利。而其他教育、商业等使用群体跨度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则应处于较边缘位置, 以此为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设施提供更多空间。
(二)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供社区就医便利
从便利程度讲, 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是实用性最强的健康保障场所。对老年人而言,因其身体条件减退,容易患有长慢性疾病, 也容易产生突发疾病。慢性治病多以维持性治疗为主,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远距离的频繁就医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负担, 而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近就医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无为的劳顿。社区医疗设施对于突发疾病也同样因其就近的特点而更具有有效性。
在社区医疗机构中, 可以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设置专门诊区或诊室,针对老年人常见病进行保健预防和常规治疗,让老年人享受更为便利的“老有所医”利好政策。对于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年病患,在其治疗方案简单,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还可通过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居家治疗的方式,切实解决就医困难问题,强化老年关爱。
(三)配备康体运动设施,存进老年人身体健康
运动是促进身体机能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尤其是对老年人,疏于运动将很快导致抵抗能力下降、身体柔韧性降低、体能下降等情况。老年人身体条件决定了老年人只适合做小负荷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健身球、健身器材、门球、太极拳、舞蹈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从体力、耐力、灵活性等方面对老年人身体进行有效改善,促进其肌体机能,有助于增加抵抗力,提高心肺机能,促进心血管健康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中,要考虑必要的场地和设施,结合小区建筑的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和组织运动性场地的数量和位置。可以结合建筑区域划分需要设置慢跑道, 利用楼宇间场地设置灵活分散的非器械运动点, 在社区中相对集中的场地设置活动空间需要较大的运动项目等。运4J 婊e 揾动设施设置中,除了对设备的选择应注重安全实用的原则之外,应和绿化系统有机结合,不仅可以通过绿化进行降噪,同时绿化还可以提供大量负氧离子,进一步促进肌体健康。运动场地中座椅的设置应合理,数量、位置、尺度、材质等因素都是考量的内容,要做到位置便捷,数量合理,坐感舒适。
(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丰富老年群体文化生活
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足是老龄关怀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日常闲暇时间较多,各种文娱活动的参与既能愉悦心情,又可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身心健康的补益。在社区建设中,应考虑可供进行棋牌书画、吹拉弹唱、舞蹈等各项文娱互动活动设施,让社区老人能够有条件追求晚年精神生活。
(五)创建情感互动空间,实现精神愉悦
老年人肌体条件的衰退让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都逐渐进入慢节奏状态,一些老人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极端者产生自闭现象。因此,在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因多开展互动性、参与性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在社交中重新敞开心扉,同时借助参与行为对身体和思维的调动提高老年人的身心活动能力,达到愉悦和康健的双重效果。因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考虑空间的开放与互动性,以保障参与性活动的开展。同时,社区中应考虑亲自互动空间的设置,让老年人在亲自互动过程中享受亲情,感染活力。
五、结语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强老年关爱,已经是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重点社会问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责任之一。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身心及行为特征的分析, 了解到老年群体的生活及精神所需, 并以此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适老性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希望能够为建设老年人宜居型社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飞.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探究[J].中外建筑,2017,(05):128-131.
[2]胡庭浩,胡庭浩,程冬东,etal.基于老年友好型城市视角的徐州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5-18.
[3]白宁,吴苏,庄洁琼.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及更新[J].建筑与文化,2017,(10):93-94.
[4]于一凡,田菲,贾淑颖.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16,(10):93-97.
(作者简介:于鹏,山东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