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曾均(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初级中学 551803)
读写算2014年 第12期教学方法研究· 19 ·一、设计理念1. 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2. 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3. 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二、学习目标1. 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2. 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3. 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4.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三、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 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2.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五、科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2. 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3. 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二、教学步骤(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 百草园生活。2. 三味书屋生活。)(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五)整体感知。1. 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 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3. 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1. 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2. 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1)有关百草园图片;(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3. 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4. 拓展:(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七)作业:1. 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2. 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1. 理解主题2. 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3. 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二、教学步骤(一)检查:1. 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鉴赏确凿臃肿轻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 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 口答有关鲁迅知识(二)指名读过渡段1.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2. 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1. 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2. 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3. 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五)拓展:1. 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2. 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提示:(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色彩形状声音趣事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第二课时对比:1. 百草园:自由丰富有趣——热爱三味书屋:束缚单调乏味——不满2. 玩耍时:静悄悄读书时: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