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269次
时间:2018年12月10日 15:44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应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带入多种趣味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当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最大乐趣时,语文教学工作就能走向更大的成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本文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培养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很难一蹴而就,值得教师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小学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自身情感,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思想的体现,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要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授课方式,给予学生更多体验阅读的机会,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优质的互动平台上找到自身价值,顺利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目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盲目完成一系列的阅读任务,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意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异常紧张的师生关系,更是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师纷纷摒弃了传统教育观念,学会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后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课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发挥想象,并用画画与附上简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象。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将文章中对人物的每一字、每一语的描写都认认真真的研究分析,是阅读学习变成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的艺术想象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个人观点
在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后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及观点进行理解[2]。因为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已经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对文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老师可更有效的将文章表达的思想及观点进行讲解。比如,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作者与父亲在鲈鱼开放捕捞日钓鱼并且作者钓上一条大鱼让父亲放回湖中的故事。在与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后,引导学生对文中作者受到的启示进行分析,可先想学生提出父亲要求放生鲈鱼的原因,并对最后一段作者的启示进行联想分析,就可以将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及观点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当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观点更容易。
三、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只需对其一部分进行阅读即可,有些则只需知道其中的大概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少数的好书而言,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进行阅读。”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略读即是对文章快速、粗略的阅读,其中包括文章说明、作者简介、文体等。其目的在于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对段落的梗概进行简单的了解,抓准主线,明确文章的创作背景。精读即是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研究。在精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结合文章语境,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要理清头脑思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要加强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针对摘录、写体会、背诵、品读等精读文章的各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引导教学。比如,在阅读时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内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主旨段落等进行批注,并在教师讲解文章时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使学生有效、有序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四、构建生活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一些语文阅读知识内容,比如文言文,内容相对枯燥难懂,但是绝大多数的学习内容又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这一个主阵地,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文言文知识后,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课文知识,巩固对文言文这一文体的阅读理解。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个全新的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初步了解,然后在讲课过程中注重课本与现实的关系,使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另外,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五、足够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课外书目的阅读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补充课内教材知识面的不足,丰富和深化教材内容[3]。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增加课外阅读物,弥补了阅读教学中的不组织粗,拓宽学生视野,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鉴别好书和坏书的标准,多阅读积极向上、文学价值的书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选取书面。例如少儿科普、世界地理、十万个为什么、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同时,将优美语句,名人名言,故事道理记录下来,一步步积累阅读知识量,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阶段的阅读水平并不会一蹴而就的提高,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好掌舵人,通过正确的指引来让学生们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将阅读习惯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峰.小学语文能力养成的重要性[J].小学基础教学,2017(7)11-12.
[2]程刚.阅读能力提升对小学语文课堂建设的影响[J].天津学报,2015(12)49-50.
[3]王梅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J].职业圈,2017(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