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 直觉 绵延 自我
论文摘要:直觉是一种不同于理性的认识,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借意志钻入对象内部。直觉对于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文学意象的整体把握,消除语言的杂语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的体验是文学创作的酝酿与准备。如何把客观世界中的那些片断的、零乱的、陈旧的甚至是僵化的现象纳入到作家的心理世界,然后经过过滤、分化、更新和锻造,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那就需要看作家的直觉能力。 中国论文发表网
1 直觉造就了艺术家的灵魂
直觉.从柏格森的论述来看,大致归纳出“直觉”五个特征:第一,直觉由两部分构成,包围在外层的是本能,其核心部分是智力,他给直觉下的定义是:“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第二,直觉虽依赖于智力,但要高于智力,因为智力只是直觉的构成要素:第三,直觉通常以朦胧的潜意识状态存在,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表现为意识。也就是说,“生命的利益在哪里受到威胁.直觉的灯就会在哪里闪亮。第四,直觉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直觉,另一种是心灵直觉。第五,直觉的方式是同情。对于人类而言,“同情”是我们了解其他人乃至其它生物的最佳方式。柏格森认为真正的形而上学是以绵延为对象的.因此也要求一种方法上的革新,也就是直觉的方法。直觉的方法和绵延的本性直接相关.它不是把绵延诉诸于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或者是一种模糊的感受,而是使用一种描述的方法,通过当下的主体自身对于绵延的体悟来描述绵延的本质状态,在此基础上改变意识的本性问题、自我的状态问题的提法,把意识和自我把握为流动的生命和绵延。如果作家能以直觉的方法去对待事物,让自己不带任何杂念地去看、去听、去想,在这种直觉状态下,我们就能够超脱于外在功利。并且,“如果这种超脱是彻底的,如果这种灵魂不再通过任何方式与行动联系在一起,那么,它就是一种还不曾在世界上出现过的艺术家的灵魂。”由“直觉”而“超脱”,由“超脱”而造就“艺术家的灵魂”,直觉就是以这种非功利的、内在体验的方式导致了艺术家的诞生。
2 直觉突现了人物的生命冲动
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作家对人物的刻画上。但是,直觉主义中的自我是处于绵延状态的自我.对这种处于流动的,绵延的自我如何把握呢?柏格森认为作家们要表现这条绵延的河流.只能通过直觉去认识,而认识这种绵延的流动正是通过作家所突现的人物生命冲动;也只有通过人物自我的对比.作品中的人物才会丰满,才会有生命力。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里,这种直觉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是以女主人公的一天而写尽一个女人一生的一部独特小说。在那一天,达洛卫夫人被引发了她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老年将至的种种恐慌。主人公的生命冲动体现在了重重的矛盾冲突中。这也使主人公达洛卫夫人对自我的生命意义发出了质询。这种质询正是主人公本真自我绵延中的一瞬:本真自我起来反抗,从而来表现人物心理。在突现那种生命冲动时,《达洛卫夫人》的表现手法是这样的:一个是在滞重的、权威的大笨钟的报时声里有条不紊地为晚宴忙碌的达洛卫夫人.她举止高贵优雅,善于社交,具有上流社会的标识:另一个则是在绵延不断的意识之流中飘浮游弋的克拉丽莎,她既孤独又敏感。时而忧伤,时而欢喜。一个是“达洛卫夫人”:另一个则是亲切的“克拉丽莎”。毫无疑问,达洛卫夫人是女主人公空间的自我,而克拉丽莎则是其本真的自我。但是,完整的自我必须是两者和谐的结合,克拉丽莎显然缺乏这种和谐,这正突现了其生命的冲动。
3 直觉使生活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
直觉不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文学的表现形式——语言,也有着统摄作用。我们把语言看作交际手段.是就语言的普遍功能而言,也就是在抽象层面上对语言功能作出的认识。语言要获得现实化,必须依赖在具体领域中的被运用这个具体的领域,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语境。语境的特征,决定着所属语言的特征。语言方式的不同导致在创作活动中,以语言为材料的文学必然面对并贯穿不同的语境,因此,文学语言的混杂状态便在所难免。这意味着文学运用语言还应面对语言的动态性文学要想达到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加以文学性表现,就必然要消除不同语言方式的差异使之趋于一致。杂语性是文学面对的语言现实。文学性得以获取,必须对杂语进行整合,使之向文学语言趋近。而这种整合的力量,也就是源自创作主体的直觉。即是说创作主体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这种杂乱的生活语言转换为直觉的文学语言。这种把生活语言转换为直觉语言,也称为语言的“陌生化”。 中国论文发表网
通过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直 觉赋予了文学丰富性、多彩性。作家通过直觉消除了生活语言的交际功能,去除其实用性、功利性,使其转换为文学语言。而读者的阅读活动从一种理解的过程转变为运用直觉去感觉事物,去审美,去二次创作。这正是作家创作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给读者以二次创作的空间。在这种仓作与二次创作的过程中,作家与读者进行了感觉的融通,而这种融通因为个体的差异却不尽相同,这正是语言陌生化带给文学创作的活力。
4 总述
直觉世界里,绵延是持续涌进的时间之流,是在身体对材料做出反应时切入知觉的纯粹记忆和人格深处的自我,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直觉把握绵延。但是我们所把握到的始终是一个时刻更新的、不可预测的永恒流变。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的产生和消灭。直觉排除任何概念的方法,一方面使绵延的特征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就是直觉认识论中缺少的确定性使直觉认识陷入了非理性的泥淖之中。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撑点,文学创作就没有一个人手点。直觉的这种非理性方面就完全否定了客观世界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忽视了作家的人生体验,使文学创作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毕竟创作主体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论是抛弃自然属性中的欲望还是忽略社会属性中的理智认识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都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