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229次
时间:2019年8月02日 16:16
摘 要:数学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技能、历练思维、提升自我,教师不必进行直接传授,而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我经验,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找准合作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通过个体的思考,调用已有的知识就能够掌握,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应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建构对于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学生不能完全自主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往往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过于泛化,应聚焦教学重难点,围绕知识重点设置“合作巩固”:把合作落在知识难点,围绕知识难点设置“合作公关”;把合作落在知识生长点,围绕知识生长点设置“认知冲突”;把合作落在知识易错点,围绕知识易错点设置“合作辨析”;把合作落在知识易忘点,围绕知识遗忘点设置“合作记忆”。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学生的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质疑也可以灵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而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出现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二、小组合作要体现学习过程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该以“学”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要从个体出发,首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带着产生的疑惑与同伴合作交流。由于个体是带着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疑惑展开的小组讨论,因此就有实质性内容和交锋。在讨论交流展示结束后,学生带着收获再次返回个体的学习,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指导和帮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会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体现学习过程的经验性
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活动应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大胆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或存在的疑惑,在交流中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优化整合,不断改进,丰富并完善着自身的认知结构,实现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深化建构。当然,交流展示时要注意:小组展示的形式多样,有个人展示,也有集中展示;追求展示内容的全面化,让师生互动的舞台足够大;展“错”与展“对”内容的取舍上,更注重展“错”;展“过程”与展“结论”的取舍上,更注重展过程;小组展示重点展示原有错误及错误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在生与生的交流展示中,学生获取学习所需的经验,实现知识的高效落实;在师对生的适当点拨中,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提升。在意见相左时,可以通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到一致。
因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彼此欣赏接纳和理解宽容,既要有直接经验的获取,又要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
真正落实以上几点,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基于独立学习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包括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等同伴间通过沟通、讨论、商议、协调、支持、配合等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学习内容与学习心得的互动,在困难面前,学优生在给学困生讲解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数学表达能力,思维也会更深刻。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扫清了学习障碍。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诚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关的研讨还在继续,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脚步更不能在此停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立足小组合作学习,以实现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提升。
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2011年1期54页《怎样成为特色教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2.《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十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兴开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