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幸福的路径思考

浏览135次 时间:2021年3月03日 13: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幸福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明大德”就是国家层面上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这是为我们的国家该怎么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要求。“守公德”就是社会层面上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我们的社会该怎样发展提供了明晰的目标。“严私德”就是个人层面上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这是我国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人民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国,人民幸福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因此,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是生存的第一立足点。但是,当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会对精神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二是人民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是紧紧依靠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没有人的社会是不存在的。马克思说人民只有为实现他人的幸福而劳作实践,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完善。三是幸福来源于劳动即实践。人民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种实践。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实现。四是人民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马克思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纳入到人民幸福里面。自然可以被看作是人有机身体里面的构成部分,自然是人缺一不可的无机身体,这说明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和自然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和谐发展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幸福进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幸福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人民幸福有着引领作用实现人民幸福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在思想上及物质上使得全国人民得到满意,让广大人民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作用。”[3]目前在我国,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大,城镇相对于农村而言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经济及文化与农村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上的风气也手奢靡之风等不良习气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愈发重匡 巧
  (湘潭大学 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摘 要: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幸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幸福的内涵界定基础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幸福的必要性,并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方面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幸福的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幸福的引领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幸福;引领;路径要,是广大人民对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人民幸福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引领作用。
  实现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动力人民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包含四个方面的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设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实现人民幸福的各个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舞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尤其是通过精神文明的各种创建活动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发展的各项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情感上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获得了满足感,幸福感,当国家,社会都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要求的目标,人民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说,实现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幸福路径思考
  以“明大德”的价值理想引领人民幸福
  “明大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
  “明大德”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理想的浓缩。实现人民幸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理论源泉。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富强之国,才能为人民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石。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人民幸福作为重要的引领目标。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现在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主要原因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以前,人们会为没有钱而愁,现在人们就算没有工作也至少能靠国家救济生活。这就是得益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稳步发展,国家强盛,人们的生活水平就高,从而人们就会有幸福感、满足感。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民主国家氛围,保证有人民民主,让人们有归属感,这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法宝。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强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把“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步”来加以强调与论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民主是和人民息息相关的,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首位。
  再次,要宣扬“文明”精神,让文明的观念在人们的行为中充分体现。文明是历史积累的成果、能强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会以及顺应和契合人类精神的追求、能让人民群众认同采纳的人文精神、创造发明和公序良俗的总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先进文明,有利于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让“文明”理念深化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最后,要以新发展理念与和谐思想为指引,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新的思路。我国之前为了一味追求物质财富,没有把握好自然的承载力度,这对环境大自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很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创新方法,以新的解决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幸福相处;协调是一把衡量两端事物的重要尺度,可以在经济发展中,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幸福的统一;绿色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幸福相处提供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开放是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坚持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把握借鉴国外的科学方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幸福相处提供新视角;共享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要人人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整体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主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幸福相处提供保障。
  以“守公德”的价值原则引领人民幸福
  “守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原则。
  “守公德”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原则的凝练。社会公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安定的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支撑。
  首先,要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打造自由的社会,引领人民幸福。
  自由是人们一直想要追求的理想状态。我们都有追求自身自由的权利,但是当人们都在争取自身自由的权利同时,又不能以牺牲他人的自由来实现自己的自由,这就需要社会有一套制度来监督,监管人们在合法的情况下争取自由。要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自由的价值理念,把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努力满足人们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把自由内化于人民的生活准则中,并外化到行动中去,切实保护好人民的自由,让人们有安全感,从而引领人民幸福。
  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念培育具有平等意识的公民,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平等社会,促进人民幸福。平等对于公民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差别的关系。要促进社会平等,社会平等能够让社会中的成员保持平和的心态,营造出平等的生存环境;社会平等能够让社会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行其道,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同时还要追求人格平等,人格平等意味着我们要尊重他人,认同他人,不能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歧视他人。人民幸福离不开人民,社会中的人们只有相互尊重、互相平等才能让幸福永葆魅力。
  再次,要建设公正的社会,既要有法律气息又要充满人间温情,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简单理解就是公平和正义,这不仅是有着法律层面的意思,更在道德方面要求我们要公正。公正意味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发展,体现在我们所有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们在各个方面平等享有权利,才能保证人们有着共同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梦想成真的机会。人们只有生活在公正的社会中,人们的幸福才更加有保障,更加有满足感。
  最后,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共建一个稳定的法治社会,才能为实现人民幸福保驾护航。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方式之一,只有把法治建设落实到位,深入人心,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在处理违法事件的过程中,要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既符合宪法的要求又符合公序良俗。要运用广大的社会媒体多加宣传,把法治的理念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以“严私德”的价值标准引领人民幸福
  “严私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严私德”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标准的升华。个人品德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良好的个人品德会给人舒适的感觉。人民幸福的实现离不开个人品德的提升,个人品德的提高为实现人民幸福聚集力量。
  首先,要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推动人民幸福的实现。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民族进步的强大力量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是根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思想的深刻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引领,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推动作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人民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祖国的强大,要时刻对祖国怀有崇高的热爱之情。
  其次,要加强公民的职业道德修养,把“敬业”精神发扬到工作中去。人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评价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更是公民职业道德的体现,要求我们恪守自己的本职工作,克己奉公,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发挥我国优良的职业道德精神。“敬业”要求人民在工作岗位中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满足、成就感,从而实现人民幸福。大力宣扬各行业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通过奋斗实现人民幸福树立良好风气,引导人民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再次,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新风尚,靠诚实劳动走向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诚信是就是真诚待人不欺骗、真是无欺不做假、是信守承诺不食言。在我国社会,一些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诚信的现象,给人们之间日常交往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追求人们美好生活,就要把这些不诚信的现象逐渐杜绝掉,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让人们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要诚信待人,诚信经营,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最后,要提高个人修养,友善对待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在化解社会张力、协调社会心态、营造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构建和谐的家风,把友善放在家风的培育里面,从娃娃抓起。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友善是人们打交道的一剂良药。友善待人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在社会转型期,尤其要将这种美德发扬下去,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幸福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友善的公民,离不开友善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价值要求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内在含义的表现,人民幸福的实现也是人们个人修养的升华的结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林玉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杨宗元.实现人民幸福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J].高校理论战线,江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构建[J]
  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