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34次
时间:2019年5月09日 10:16
摘要: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在这样的双重驱动下,一股“汉语热潮”袭向全球,为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相对于汉语传播者的我们,更应该抓住这样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充实汉语国际传播的物质基础,提高传播层次”、“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促进新媒体与文化传播进一步融合、“重视汉语的国内外需求驱动”、等三个方面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同时,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也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国际汉语热时代机遇策略
抓住时代机遇,推动汉语国际教育
文/刘悦
一、“汉语热”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根本原因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于是,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汉语逐渐成为一种区域性强势语言,全球也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国人民对汉语的兴趣大大提高;美国最权威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英国的《财经时报》都开设了中文网页,报名参加中文培训的老外一个接一个;汉语将取代英语成为韩国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而懂汉语也成为日本人找工作的一个筹码……是的,汉语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五千年来,汉语如同春雨一般,以其所蕴含的道德伦理、礼仪交往、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亚洲地区的同胞们,同时,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它所积淀的文明之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博大精深的篇章。造成“国际汉语热”的根本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 让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领域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这就使得各国亟需汉语言人才;其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二,强大的经济实力推动中国文化再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她揭开了面纱,将自己独特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三,互联网将各国交织联系到一起,各国人民交流沟通不再阻碍重重,使得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不再是道听途说。
然而,这三点原因恰恰都是时代赋予的。
汉语国际教育被袁礼
[1]
这样定义过———狭义的汉语国际
教育是指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华语言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 广义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中华语言、文化、宗教、民俗、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但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汉语国际教育永远存在于国际教育的大框架下
[2]
。新时代意味着新机遇,这是汉语言走
向世界的最好时代,这是汉语言在国际传播的最佳历史机遇。
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动汉语国际教育,让汉语言在国际舞台彻底绽放,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汉语的美、看到中华文化的美、看到中国的美。
二、抓住汉语国际教育的时代机遇的策略
(一)充实汉语国际传播的物质基础,升华传播层次目前, 在海外各国人民群众了解中华文化主要通过孔子学院,它是海外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也是充实文化传播的物质基础,它身负重任。经统计,为更好更精地开展汉语教学活动, 孔子学院总部每年均会派出大量教学工作者前往世界各地交流学习,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师资保障
[3]
。在尊重各国
国情和遵循一般汉语教学规律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本土化教学材料, 为海外知识储备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赠书”环节扩充学习内容,给予学习者丰富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设立更多的奖学金项目,为来华汉语学习者提供资金支持,坚定他们认真学习汉语的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国人进行交流;再者,网络教育迅速发展,源源不断的学习APP 相继问世, 丰富了各地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者的学习路径,享受多样化学习服务,充分保障了汉语国际传播的物质基础。尽管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网络课程也已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一面,但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师需求量逐渐增加,此时,我们应该与国外优秀的华侨同胞们“强强联手”,海外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相比国内教育工作者更熟悉当地环境、民俗、社会状态。这就有利于华侨同胞们能更驾轻就熟地把汉语言文化带入到当地生活中,建立起初步传播路线。此外,部分华侨华人有长时间的双语言生活经历,拥有更醇熟的语言转换能力,这一点上,可从华侨华人群中加大教师选聘工作,精心训练出更多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教师志愿者,制定良好的教学标准,确保学院的每一位教师不仅能教好语言,更能传播正确的文化;同时,利用我国良好的师范生资源,进行本土化教学,形成良好教学机制,使其大学学习的课程与今后从事的工作接轨, 在大学四年里给予汉语言文学学生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坚定教书育人梦想的同时增强民族荣誉感并对从事海外汉语教师这门工作充满了向往; 鼓励更多在校读书的学生或已经工作的优秀学子坚持对汉语的学习, 让人们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滋生出对汉语言文学的心驰神往。如此,国家、群体、个体都能够为汉语国际传播出力,涓涓细流汇合,将是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将汉语迅猛的拍向海外的彼岸。
(二)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促进新媒体与文化传播进一步融合
当前,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纸媒慢慢淡出国际的舞台,走向国际新中心的是由新媒体组成的一支传播信息内容、构起国际交往桥梁的队伍,成为了国际传播的载体,它们不仅改变了负载信息的语言,也成为了大众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如出版双语版报纸、杂志、书籍,电影院播放华语电影等,都已成为向世界传播汉语及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其中,中国影视在海外颇受欢迎,也是语言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如正在中国热映的国产古装剧《延禧攻略》,泰国、缅甸、越南等不少国家也纷纷播出,反响轰动……因此,优秀的电视剧、历史纪录片推向海外将对汉语言文化传播起到引流作用,当然,这也对国内制片厂商和历史剧编剧提出了重大挑战,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还是刻画人物传记、突出人文色彩的选择将是未来历 史剧、纪录片逃不过的选择题。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语言传播多向化、信息传播多元化,传统的“传播者”和“受众”没有刻板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人们既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也能够转换成任何信息的受众。对中华文化而言,这种转变可谓是一个机遇,只有牢牢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中华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国外以往对国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学科领域,而目前国学研究的范围和内涵更广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教育、军事、等方面都有涉及,汉语国际传播活动已成为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 汉语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窜而红,在中外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并为大众所认可,在中外“文化年”交流中,随处可见汉语言和各国语言的碰撞与融合。在海外新媒体的报道下, 中华文化一展风采,成为了古老传奇文明的代表。促进新媒体与文化传播进一步融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而文化传播离不开人文情怀的内助,旅游业可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在“携程”、“马蜂窝”
等新媒体app 中大量纳入旅行游记、旅行视频记录等,更“有理有据”的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来中国的人流量,激发其学习汉语的激情。
(三)重视汉语的国内外需求驱动
汉语需求是人们能够熟悉汉语并加以运用的基础,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一厢情愿地、强迫于人地把汉语言文化输向世界。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以她独特的舞步走到了舞台中央,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想与中国交流,所以他们听到了汉语,学习了汉语。这才是汉语言走向世界的原因,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对的重要的,缺一不可的。
在中国,每一个学生从小都会学习语文,这就是汉语在国内的传播,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教育机构的不断升级完善,以及群众的认同,才能有条不紊的变成普适教育。所以,国际传播也应形成政府牵头、机构完善、群众认同的教育格局。政府应要求政府公务员带头学习汉语,使用汉语,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使用规定的汉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制定法规时,把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的内容考虑到其中,从法规、政策的层面上为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助力;最后,政府应加强投入,确立项目,如中国政府对孔子学院大力扶植,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成立100 所孔子学院, 以保证汉语言在国外拥有高效的、正确的、完善的传播路径,使他们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以此来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等。
全球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 所以对外国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此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促使我们要认识到, 不是所有地方的汉语言文化传播方式都一样。在开展汉语教育工作之前,不妨先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流行趋势,以一种多元的、“接地气儿”的、符合当地青少年兴趣的方式,将汉语言带入他们的学习中,生活中。此外,我们应该利用各国本土人民,从他们身上开发对汉语的热情,让“一部分人先熟练地使用汉语, 带动起另一部分人进行学习”,本土人民在教育上具有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能够使用自己所认可的方式进行汉语的灌输与学习,更应该“汉语教授柔和化”,在外国人民不对汉语产生抵触情绪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形式。
同时,我国应开发中国的图书在海外的发行,儿童的海外图书可以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出版, 成年人的阅读量是儿童的几倍,知识深度也不同于儿童,所以,我国应加强本国翻译能力,出版更多中英并行的书本, 使外国人民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接受汉语。
三、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
[4]
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
用
“一带一路”
[4]
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
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对中华文化而言,更是走出去的一架坚实的桥梁,反之,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曾是丝绸之路,它作为帮助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历史之路,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顺着历史文明的发展之路推了出去,于是,各国人民纷纷来到古老的中国,学习汉语文化。而外来人民对汉语文化的学习,由浅及深,由少及多,由表及里,这不仅深深的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和睦融洽,也提高了我国民族自信心,再一次加深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同样,在新时代,汉语言向各国人民敞开宽容温暖的怀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使得中华文化的血脉得到了永恒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也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于是,汉语国际教育对支撑“一带一路”的发展起到了国人有目共睹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秋武,宋缨,严倩倩.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前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02):4-8+2.
[2]马洪超.汉语国际传播的方式与策略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93-97.
[3]郝瑜鑫.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汉语国际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06(004).
[4]陆建兵“.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6):18-19.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