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07次
时间:2020年7月10日 10:25
一枝茶花,一枝 之外,谢稚柳结构平 蝴蝶,细细的枝条如 衡把握特点也非常鲜 何构建,由他的作品 明选取一禽鸟立于嫩 和语录中可总结出两 枝之上,树枝微微弯 点。一是观察,他在 曲,充分体现出植株 一枝冬果花旁题道, 的强韧,也体现出鸟 “春闲南行,正此花 儿的质量感,这又是 如雪时也。”此幅画 一种画面中精神上的 于敦煌归后创作,写 平衡感。齐白石在讲 春日南行路上遇见, 花鸟画构图时也曾经 见猎心喜,细细观察 说过类似的道理,大 所 作 的 , 正 如 他 在 画花鸟画一定要在花 《稚柳语录》中,他 卉上配一只鸟或蜜蜂 讲到“笔法是从对象 之类的活物,如此构 出发,从对象产生, 图才不至于呆板。以 对象正是描绘的依据 上二种构图法经常结 和根源。”[1]第二就 合运用,例:
是凝炼,包含共性的 三、细节剖析
表达,这幅花有未开 图 3是 谢 稚 柳 亦有盛开,涵盖了时 1960年 所 作 《 竹 禽 间,也涵盖了各种植 图》 ,画面左上方小 物的状态,蛱蝶栖于 部分浓密的竹子与左 枝头,身姿轻盈,似 下方面积较大但较为 乎微风一阵就能将她 稀疏的竹子占据了画 唤走,产生了情节般 面的大部分,浓密的 的连贯性,画面的这种凝练不仅是对作画的对象的形体而 竹 枝 看 起 来 略 显 沉言的,也是对作画对象的生命的真挚描摹,一种截取。 重,恰好有下方大面一、“Y”型的画面分割 积的竹枝托住,使画 折枝构图是宋人花鸟常用构图方法,如《果熟来禽》 面得到暂时的平稳, 《黄鹂石榴》等,但谢稚柳的绘画中也有大量的山茶花、 其中四只鸟儿的穿插 梅树枝运用了这种构图,而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个显著地特 为画面增添了空气的 征,就是类似“Y”型树枝的大量运用,这种构图简明大 流通感,画面变得鲜 方,去掉了冗杂的物象,直接截取需要表现的事物, 活,而使画面彻底稳固下来的是画面右上方的边款,字字紧“Y”型树枝稳定性强且“Y”型构图的上方两根主枝的长 密结实,字的大小又有节奏把握,大体观之已非常得当,但短和出枝可以随意变化,丰富而自由,但遍观其工笔花鸟 细细去看还会发现更多趣味点。这些地方也使画面精神上得作品,以一长枝一短枝为多数,具有很大的规律性。尤其 到升华,两对鸟儿一对呈垂直状态,一对则错开位置,有的是小幅工笔花鸟作品,几乎完全是以“Y”状末枝为主分割 翘首回望,有的滑翔而下,各自动态不同却使人感到鸟儿间画面,其上坠以一二红花、蛱蝶,丰富而简约。 的欢乐,创造出空气流通感之外的气氛,这就使人欣赏此画二、动静结合 时能够获得愉悦的共鸣;而画面中竹子非异常的弯曲,唯使谢稚柳的绘画大多采用如此构图,他的山茶花总是亭亭 人想到,这是鸟儿刚刚跃下的一瞬,似乎这幅画恰巧截取了玉立、娇艳欲滴,一只蝴蝶翩跹而至;金秋之后的红叶红得 自然中生命的一缕魂魄,似乎当我们不去注视这幅画的时醉人,一只小鸟立于枝头,精神抖擞。但除动静结合的平衡 候,他们会在画中继续嬉戏下去。再从色彩的角度观之,整体上只有小块印章是浓艳的 红色,整体以淡雅赋色为主,鸟儿黄与淡蓝蓝间浅浅的对 比为画面又增加了动感,大片的绿色给人清凉感,如暮春午后,静寂又富有内敛的勃勃生机。
在这幅图中,他的线条表现非常劲健,而这张画的主体正是坚韧的竹子,用中锋双钩,整幅画面看起来较为精致,而谢稚柳就曾说过:“洁净不等于生意索然,而精细也不等于纤弱无力。”[2]就如这幅画,勾勒顺畅而不失逻辑,竹枝组合、叶片向背考虑周到,直接看去却只有轻松感,再伴着画中清新的颜色,使人心旷神怡,这便是因为谢稚柳在画这幅画时对墨线浓淡、粗细、曲直均有精道的把握。
最后的诗画相应在增强艺术效果的同时,更加强了与欣赏者的交流,充分体现了谢稚柳对细微处的恰当处理。
他用的纸并不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那种胶矾熟纸,而 是张大千大风堂特制的熟纸,通过材料的、工艺的特殊处 理使之不渗水。纸性坚韧,吃得住笔,吃得进墨,笔墨线 条在纸面上画过去,既不是浮在纸面上,也不是漫漶地晕 化开去,而是吃进纸面却不化开,墨韵在笔触的边缘还能 形成一种晶莹的“结边”。这样,使得线条有一种入木三 分的深厚感,同时却又有一种似乎可以从纸面上蹦弹起来 的弹性”达到“工而不板,润中见苍”的艺术效果。[3]除去 用纸之外,谢稚柳颜料的使用也很是讲究,多用极好的矿物质颜料,颜色细腻、纯净而厚重。
四、与文化因素的融合
《一路荣华》是现今谢稚柳存世尺幅最大的一件盛年 时期所作的工笔花鸟作品。整幅画技巧高超,表现手法细 谢稚柳画风不断变革,吸取多方养料,《芳华雀杖 腻,意境清幽,沉静的神貌,展露出宋人绘画特有的质朴 图》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更加的自 气息。所以选取这幅画探讨其在工笔花鸟的绘画中关于艺 信,但技巧上却绝不疏忽。他画中一句“自写苍苔缀玉 术语言的表现。黑湖石间留白,清水滩上点墨,暗合了传 枝,粉痕和墨迓乡思。”体现了他的创作过程与情感的表 统的太极中阴阳相生、阴阳相济的理念;民国时期尚未有 达,就如同前面所探讨的,在他的画中能体会到清新的气 “S”形构图的说法,但看这幅画可以发现,前后两石间恰 息,这便是通过技巧达成的。技巧不外乎表现手法与思考 好留出类似“S”状的空隙,给人灵活之感,可见其深谙传 推敲,鸟儿头胸部分用墨色填涂,背羽部分用石青与花青 统美学的内在哲理。
调和做底色,其上覆盖三青绘出羽上纹样,赋色一丝不 这幅画展露出的清逸空灵,一是因为色彩的运用种类 苟,浓丽而厚重,最后用淡墨撕出羽上细毛,晕染与醒笔 并不多,且偏向冷色系,色调较冷,但又有山石掩映下的 毫衔接恰当,具有禽鸟的蓬松感,而尾羽布局更是精心, 芙蓉色加以调和所以不显生硬,另外则是因为岸渚中徜徉 三黑二蓝,每根羽尖都有变化,极富装饰感。左方老梅树 的沙鹭身姿极尽优雅,生气十足,不同于水边空空的寂寥 墨赭作底其上点点焦墨,虬劲蜿蜒,当真是展现出了苍苔 之感,而因生命的存在有将自己代入情景体会野趣的冲 坠枝,苍劲斑驳之感,和柔嫩的梅花构建了柔与刚的世 动。此幅图中的沙鹭就如同文人画中的松竹梅等,也是一 界,再加上休憩的鸟儿,如同世外桃源。这就是技法经过 种画家传递自身情感的途径。昔日沈周亦作过芙蓉野凫,思考而表现在画面中,合情理且富有意味。 但取法不同,如谢先生所说“与石田相远矣”,此幅画以 对于谢稚柳的绘画技巧从实践中去探讨,除了与其性 骨法勾勒湖石,皴染结合宋徽宗的方式深厚繁复、勾勒凝 情直接相关外,也与他所使用的纸张材料密不可分,如笔 练沉稳,画中题款书法不似陈老莲般瘦硬古拙,而是内化墨的效果形成就与其用纸有直接的关系。 为自己的丰腴端庄,意味无限。
他的作品技艺纯熟,如宋人般形神兼备又格度严谨, 加之融入元人清雅空灵的诗情、体会自然的独到思考,俱 雄姿、奇峻于画中,这正是谢稚柳百般锤炼的艺术语言的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
上海书画出版社《名作抉微之谢稚柳·花鸟》[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名作抉微之谢稚柳·花鸟》[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书画鉴藏探要——萧平、徐建融访谈》
王永林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