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经济论文 >> 地方战略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扭住民生改善不放松,突出内生动力大增强

浏览383次 时间:2018年3月20日 16:25

22.21 亿元,每个重点贫困村统筹项目资金投入不少于1000 万元。三是在创新帮扶机制上下工夫。一方面,全面推进行业扶贫。全市各行各业积极做好上级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及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基础。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社会帮扶。争取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单位安排政策性扶持资金14.98 亿元,争取 “616”对口帮扶资金5.13 亿元,争取孝感市对口支援项目资金901 万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市域“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专业合作社带动帮扶、外援单位对口帮扶、市场主体结对帮扶、社会人士认领帮扶、外地商会投资帮扶、亲戚邻里互助帮扶、公益机构资助帮扶”有序推进,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6 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 亿元,直接利用外资512 万美元。四是在创新产权交易机制上下工夫。搭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的经营权或所有权、农户的山林、土地、宅基地及其他可依法交易的农村产权进行交易,把贫困户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激活了农村产权要素。五是在深化政审批制度改革上下工夫。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削减审批事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62 项,取消审批事项27 项。恩施市“市民之家”,累计服务379 万余人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8% 以上。

扭住城乡统筹不放松,着力破解二元结构大难题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脱贫攻坚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恩施市致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贫困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是把新型城镇化建设贯穿扶贫开发的始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和就地就近城镇化的作用,坚持将城镇化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突出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全市城镇化率达53.2%,比2011 年提高8.45 个百分点。近年来,城区许家坪隧道、迎宾大道、金龙大道北段、马鞍山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区道路面积267 万平方米,总长度154 公里。城市广场、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道路照明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密闭化清运率100%。另一方面,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全市按照“一统配”、“两配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同步规划启动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6 年底,全市搬迁安置房屋主体实际完工24457250 人, “交钥匙”2307 6651 人,组织搬迁入住1455 4227 人,所搬迁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目前,全市共计在建房屋2877 8148 人,分别占省下达计划2146 6323 人的134%129%。在城镇化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保留中国文化的农村母体基因,将农耕文明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村落、自然风貌和文化保护结合起来,给原生态村庄嫁接现代文明,使现代化的民族村庄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近年来,全市改造特色民居21246 户,9 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二是把美丽恩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线贯穿始终,推进生态红利释放。突出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短板。2016 年,全市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97 亿元,用于重点贫困村交通建设,实际完成通畅工程505 公里(精准扶贫产业路通畅工程72 公里);完成水利水电投资2 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 万亩,有效解决3.12 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启动动力电贫困村100 个,新建10KV 380V 高低压线路185 公里,解决低电台区800 个,5.5 万户低压电用户受益。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完成“绿满荆楚”3 年目标任务。目前,全市已有1.6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5.1 万人在生态建设中受益。三是把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贯穿扶贫开发始终,推进现代化成果共享。重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制定和出台激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的政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稳妥实行农民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完善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形成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迁移转换的体制机制。

扭住民生改善不放松,突出内生动力大增强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在民生改善中,坚持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突出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突出社会政策托底,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内生动力。把政府推动发展同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统一起来,把生产条件改善同生活条件改善统一起来,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2016 年,恩施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01 元,比2011 年增长130.6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06 元,比2011 年增长75.65%。采取“低保兜底一批、集中和分散供养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临时救助一批、特殊补贴一批”五种方式,兑现各类政策补贴2382.97 万元;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2300 / 年提高到3200 / 年,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3300/ 年、2500 / 年提高到5100 / 年;降低参合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二是突出发展社会事业,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内生动力。民族地区最大的贫困在于科技教育文化的贫困。把生产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是最大限度调动民族地区群众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市为17134 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贫困家庭信息库,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各项资助资金3359.02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3266 人次。投入专项经费100 万元建成100 个“爱心小屋”,投入80 万元聘请“爱心妈妈”40 位,对留守儿童进行亲情帮扶。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着力发展民族文化。58 个重点贫困村均配套修建村级文化广场和综合体育健身场(馆)和农家书屋。全市建成17 个综合文化站、150 个文化资源服务点。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和推行城乡医疗资源共享机制,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放到基层, 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市所有重点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比率达到100%,合格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行政村比率达到100%。着力提高劳动力技能。大力实施 “雨露计划”及“万名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产业链为基础,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对象,累计整合培训资金1037.5 万元,先后开展贫困村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贫困学生职业教育、电商扶贫、旅游服务等各类培训1.57 万人次。三是突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通过推进就业创业,不断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大力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行动”、“农民工专项就业行动”、“双创行动”,不断拓宽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渠道和自我发展能力。

( 本文作者分别系湖北省恩施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恩施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