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沙溪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421)
摘 要: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新的教学理念,都各有优势和缺点。教学方法虽然有新旧的区别,但旧有的方法不能说都过时,新出的方法也不能说最好。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关键词:传统教学 新理念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书法理论中,论及执笔方法,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欧阳询说执笔要“急捉短搦”——“急捉”是指握得紧,“短搦”意思是握笔要低;而与之相反,作为宋四家之首的苏轼却说,执笔“要使虚而实”。实际上,从古至今,书家执笔紧松、高低各不相同,却都达到了极高深的造诣。“执笔无定法”,只要适合自己并能写出好字,就是好的方法。
那我们的教育呢?我以为,教学和执笔一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是一个依赖具体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到今天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说,教学方法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尽管不同时期所倡导的方法不同,但每种方法的最终指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锻造品质。所以,教学方法虽然有新旧的区别,但旧有的方法不能说都过时,新出的方法也不能说最好。从旧到新,是我们对教法“本身”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不能以“旧”和“新”来作为区分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
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安排了课堂活动的一切,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事实上,传统教学并非那么不堪。传统教学虽然没有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但传统教学师生间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的传承。登上百家讲坛的北京海淀进修学校历史教师袁腾飞,正是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方面,传统教学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比如,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多记多背。有些人认为这种方法是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习是无效的。其实,从小积累,可以为学生打筑丰厚的知识储备。或许,学生在年少之时不能对其所学的东西有深刻的领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人生阅历的增加,就会逐渐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如果我们太过强调“即时”认知,等他们能领悟时再学再背,恐怕为时晚矣!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记多背,正是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性,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中华民族在教育方面经过了几千年的探索和认知,抛掉陈旧、迂腐和不合时宜的东西,其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符合并能很好体现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航人”,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从教师层面上来讲,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容易使教师上课重“技”,而不重“术”。换句话说,就是很可能注重了上课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杜威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他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教师的学问和素养越深,对学生的影响、启迪就越大。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育的两个名字》中提到:“‘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他深情地回忆了他的老师张静斋先生。张静斋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他用他的善良、热情和才华教书,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于永正老师说“我的所有爱好,我的性格、品格,都受到了张敬斋老师的影响。”同样,于老师也把自己的影响施加给自己的学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可见,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味地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容易流于形式,陷入空泛的讨论。我们不得不担心,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呢?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飘在空中的美妙感觉终归不如脚踏实地来得安妥。有时候,安安静静的听讲,自己能听懂能学会,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更为重要的能力,毕竟在今后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会再有人像老师一样为你导引,为你组织,为你创设情境了。
总之,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新的教学理念,都各有优势和缺点。传统教学有其守旧性,但我们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怎么可能没有精华的留存?新的教学理念虽然更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和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但还需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发展完善。鲁迅先生说过,当改革成为潮流时,我们是否应当反思?反对传统教学方式,反对的其实应该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适合现代教育的东西;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的也应该是经得起检验,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方式方法。
美国社会学家E•希尔斯说:“传统不应仅仅被当作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物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物的一种收益”。是的,每次成功的改革必是建立在继承了其优秀传统基础上的。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该旧的时候旧,该新的时候新。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交叉运用,不必一成不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陈乐东.传统,规律蕴藏其中[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及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8,(09).
[3]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8—229.
[4]田本娜.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
[5]E•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