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48次
时间:2022年6月13日 09:23
(1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扶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因为自身教育职能的特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挑战,增强职业教育扶贫能力、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巩固扶贫成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挑战与对策
“扶贫攻坚”作为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当前已经进入决战时期。“扶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升劳动者的文化素养、知识能力,从而深层助力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更大区域内群体的贫困状态。而职业教育因为自身教育职能的特点,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特殊意义。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作为“教育扶贫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把握自身优势,积极面对挑战,就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精准扶贫成效,确保扶贫攻坚战“打赢”并“打好”。
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一方面,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专业技能技术人才,教育成效明显,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工作角色,而这也契合了一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生家庭的求学需要,因此职业教育更适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职业教育在国家扶持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有减免部分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学费的相关政策,能够使学校对学生的扶助力度大大增强,缓解贫困学生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注重应用性,侧重于实际工作技能技术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式上职业院校注重产学研结合,是理论、实践、技能和经验综合在一起的学习活动,而这其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是通向工作岗位最直接的桥梁,能够让受教育者看到最直接的教育成果。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有助于贫困人口尽快掌握实用技能,融入工作角色,阻断“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加快脱贫速度,保障脱贫成果。
其次,从精准扶贫作用的对象来看。大多数贫困地区集中在农村、连片特困区或者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群以农民、城镇失业人口等为主,扶贫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含个人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较差、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基础教育薄弱等因素,而这些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思想意识的更新、经营管理素养和理念的形成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的掌握与改进等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来改进,因此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教育,积极地发展职业教育能够快速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1. 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职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是起步较晚较薄弱,目前职业教育在相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覆盖率远远不够,而这些地区正是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想要借助职业教育助力扶贫脱贫,就应积极打破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需要脱贫的地区优先、重点扶植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基础设施配备方面、教学资源方面远不如其他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实习实训基地,图书、科研资源等也有很大缺口。
2. 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成效不足。尽管职业教育能够为精准扶贫助力,但目前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对职业教育在技术培训方面的成效缺乏认可度。而实际上,职业教育尽管自身拥有针对贫困生和贫困家庭的优惠政策,但切实的扶助面和力度都有不足。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在建设中对自身的专业优势有固有的规划,因此,一些贫困地区劳动力会觉得在职业教育中所学的技术,与自身生产生活真正需要的缺乏契合度,缺乏实用性。
3. 核心扶贫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职业教育的师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数量不足。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以及贫困地区的艰苦环境,很难留住优秀的师资,人员流动性较大;第二,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需要具有专业教育技能的教师,也需要具有实践技能的老师,而目前很多学校在师资的搭配上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能力。
三、职业教育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策略
想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应更深入有效地开展,应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因地制宜”“精准有效”
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扶贫路径、创新扶贫模式、完善扶贫机制,从而尽快提质增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 精准强化职业教育薄弱处。精准扶助的前提是扶助者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因此,想要加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就要首先提高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首先,要加强扶贫地区职业院校以及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职业院校的扶助、支持力度,在现有职业院校的建设基础上,加强相关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校舍的修缮和重建等,保障校园校舍的安全建设,注重实验、实习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均面积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合格标准。同时,对于教学、科研、实训等需要的相关仪器、设备的购置投入也应重视,从而保障教学、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强化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保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互联网、校园网的覆盖建设,确保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打开视野、辅助学习,确保师生可以有效沟通、反馈,确保职业院校之间形成紧密联通,特别是建立城镇优秀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对口帮扶与合作,从而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共享,增强职业院校的综合扶贫能力。
2. 精准建立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打好职业教育扶贫攻坚战,就是要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第一步就是要精准培训对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尤其是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强的青壮年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较为扎实、先进、实用的职业技术技能,大大增强贫困地区、需要扶持地区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能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职业院校从招生开始就积极地向精准扶贫对象倾斜,首先招生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依赖政府扶助职业院校扶贫工作的优惠政策,针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施免费的职业教育,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减轻贫困生的升学压力。同时,搭建起人才培养通道,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能够依据孩子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上升阶梯,面向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培育”,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教育层次、水平、质量上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够撇开经济因素得到最大化发展,使贫困地区的人才能够持续、稳健的发展。第二步就是精准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强化“实用技能”,将参与职业教育的贫困地区劳动力在短时期内获得较大的实用技能的提升,增强谋生、致富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步就是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实现供给性结构改革。
即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融合,增强专业技能技术教学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比如在重点发展农业经济的地区,积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满足农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对农作物、禽畜养殖、林业维护等进行分片包干、包户,提升职业技术的指导力度,实现“精准技术支撑”。
3. 精准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能力还依赖于核心师资队伍的能力,因为职业技术技能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实际效用,都依赖于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提高职业院校对于优秀师资的吸引力的,首先就是在人才选聘、科学研究、经费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升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让更多的教育人才看到职业院校的发展前景。其次就是要明确师资结构,在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的搭配,在教学专长专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例方面在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再者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一线、投身基层、投身贫困地区,助力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挑战,增强职业教育扶贫能力、扶贫措的针对性。同时,职业教育扶贫并不是孤立的,应与其他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建立联动体系,从而强化精准扶贫成效,巩固扶贫成果,取得扶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 郭广军,邵瑛,邓彬彬 .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 2017(10).
[2] 廉僖 . 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研究现状与反思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17(33).
基金名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 2017 年度课题“基于职教扶贫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
(GZYYB2017069);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 年度高教科研课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GJX2017B43)
作者简介:王大伟(1980—),男,汉族,吉林双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敏(1981—),女,汉族,吉林双辽人,硕士研究生,助教,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