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头脑长效机制的必要方法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114次 时间:2010年10月11日 14:34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头脑”;长效机制;形成方法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头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扣可靠接班人之必须。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调整,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长期的方法,即形成并采用“全选转”“换”的方法,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中心线索形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贴近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中全面贯彻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贴合大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和参与意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和长效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以下简称“三进”),特别是“进学生头脑”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中宣部、教育部针对新形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98方案作了调整,提出了新的方案,即四年制本科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真正达到“三进”的效果。
  多年来,尽管社会新矛盾不断出现,社会问题趋于复杂化,尽管扩招后高校面临一些新情况,但在上下各方面的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大青年学生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表现得空前的团结和一致。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表现出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除了一些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关系变化的因素外,“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些当然都是制约“进头脑”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因素,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吸引学生关注、认同并重视它的关键,大学生从根本上说是自主学习,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尤其如此,如果课程内容不能吸引住学生,也就缺乏引导学生关注的吸引力,课后学生不愿花时间读教材和相关的书籍,就没有形成认同和接受的基础。再者,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又以中青年为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经验不足现象,教育部希望“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这个做法是可行的,也是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重要措施,但一些兼课或转行教师由于原来专业所限,讲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历史的教师不是中共党员的还有不少,一些教师没有入党的愿望和要求,少数教师甚至不信马克思主义,讲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坚定,态度不坚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对缺乏硬约束,很难要求学生信仰坚定、立场坚决。所以,以注重长效机制的课程教学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和吸引学生自学,理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和完善的关键所在。
  本文认为,要形成长效的“进头脑”的机制,总体上应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引导大学生形成一个观念和一个精神来构建:即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将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正如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一邓小平理论一“三个代表”一科学发展观那样,随着中国的发展,未来必然还会形成新的理论,但是不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发展,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都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都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才的必要环节,因为公民观念包括国家主流思想、政策基础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并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权利义务,科学思想包括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知识技能运用的道德要求和有完整的思维方式。通过贯彻这样的教育思路,才能使大学生形成长期的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发展道路。根据这样一个总体要求,应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首先,教材内容要“全”。
  “全”即全面客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无论怎么改动,其基本内容是不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核心,今后也必须坚持。教材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参考读本,其内容应该是全面客观的,理论应该是系统的和科学的,不能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内容,那只会适得其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不仅应该有关于公民义务方面的教育,而且应该有公民权利和科学精神方面教育的相关内容。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就开始,普法教育时时在抓,小学到大学不问断的教育使学生有“都知道,不用重复讲”的想法,这就要求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内容,让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公民权利教育体现了“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外界(教师、家长)对他们更多是讲“你必须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你最好怎么做”,而较少告诉学生“你有什么权利”、“怎样维护自身权利”!容易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畸形发展,到了成年、到了掌握较多知识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这样的现象在大学中屡见不鲜,被扣毕业证书、被处分得不到申诉等等。科学精神教育体现了“全”:学生从小都接受了创新教育或素质教育,但全面的科学精神教育比较缺乏,容易简单地认为只要做新的事、有新的想法就是科学创新,对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知识技能运用的道德要求和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都没有全面的认识。这与教材内容不够“全”是有关系的。内容不全面,学生就会认为是刻意回避某些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就有类似情况: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关于维新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时,却只字未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集中反映了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虽然是在1902年成书,但康有为自称1884年就开始“演大同主义”了,也就是说如此重要的内容,如此能体现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却没有出现在教材中!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内容也明显偏少,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引起学生的疑惑。历史事实已经表明,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敌功不可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节目等主流媒体都能够全面报道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而我们的教材却比较缺乏这些内容!实际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来选择,但教材的“全”是基本要求,否则会误导学生!一旦学生误认为我们为了教育而有意剔除某些所谓“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反感我们的教育,甚至会出现偏激的思维方式,形成畸形的发展方向。
其次,教学过程要“选”。
  “选”即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和安排。现实教学中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愿意听,然后愿意思考以形成相关思维和理念。由于教师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学术专长等的不同,要求每名教师都能对教材上所有问题有独到见解是不可能的,再由于教学课时等各方面的限制,都应该支持鼓励教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即在基本教学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教师研究或有独到见解的内容加强教学,没有特色、面面俱到的教学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学生的欢迎。有选择地教学既是为了课程更加生动而吸引学生,更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必须全面系统地讲述,我认为这是做不到的!比如要讲好“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按照教材就不能很好地解释清楚,应该着重从近代中国各种救国理论本身出发,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些理论的缺陷,并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只能略讲很多过程。基于教材能够比较全面,即便一些问题的略讲,也不会引起学生的疑惑和误解。
  当然,选择不是简单删掉某些内容,而是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更能使学生思维平衡发展的问题,放弃一些比较简单、学生比较了解的问题。如讲述西方列强对我国侵略而造成的损失,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割地、赔款等可以简略一些,而增加如文化侵略造成我国国宝的损失、人口损失等内容,不仅没有削弱学生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反而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西方侵略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这种选择从根本上说是围绕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来进行。选择的过程应该考虑教师本身,形成让教师发挥能动作用的机制。
  第三,教学观念要“转”。
  “转”就是要转变观念,把原来一直认为的要全面学习、系统领会转变过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对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有基本的了解和认同。让学生形成公民意识而不是臣民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公民主人翁感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的是把有关的课程与“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更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的长期开展和“进头脑”,我国的大学绝大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不是培养政治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合理的教学目的,不能要求学生在这么短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全面的政治理论体系,而是使学生初步地、基本地了解国情、了解自己,形成正确理想信念,有良好思想方法,有健全人格。同时,也能够方便教师长期按照这样的思路,在不违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很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断深入,不至于因为教材内容的变动而被动。
  “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其中就包含着“人是主体”的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使人们树立对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进社会进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经途径。大学生作为人群中具有较高知识、技能水平的一部分,是比较活跃和重要的人力资源,理应成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他们加强“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而不是追求理论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围绕“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开展教育是切合实际的。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是长期的,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点”会产生教学中的片面性,不太容易使他们和国家、和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容易感党到枯燥无味,在当今社会思想开放、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感,没有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讲,就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与国家主流思想、政策基础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注重讲理论体系、讲历史背景和史实。
  第四,教育角度要“换”。
  “换”即换位思考,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自己换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需要的,可以通过这些课程了解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党和国家政策,但对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则是有不同意见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欢迎说教式的教育,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的实际问题联系密切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学生实际利益密切联系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际利益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相当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成见。学生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的团结和一致,很多是出于义愤和激情,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率中,大多是对教师教学态度和水平的肯定,不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认同,笔者曾听到不少学生说过:无论你讲得多么好,我们都不想上这些课程!笔者每次(每学期开课):学生放开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必要性,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发言认为没必要学,如果再考虑学生在教师(尤其是政治课教师)面前、在课堂上的相对拘束心理,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话,可以肯定,有大半学生是抱着没必要学的心理来上课的,只要有一定理由,能不来上课就尽量请假,课后也基本不看书,开课就问考试方式,最好是开卷;做作业(论文)大多是抄,甚至有直接从网上下载!学生的学习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所以还要考虑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投入。试想,如果自己是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办?
  总之,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来实现“三进”尤为必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政治、讲四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确实受益,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必然能给学生进行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内的更为全面的教育。

TAG: 机制 教育 理论 思想政治 头脑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