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水账写者的成长之路
□ 王昵昵
流水账一直是我很小时候某个阶段的写作模式,以前不知道流水账为何物。长大一点,会刻意不把文章写成所谓“开始、然后、接下来”了,写作意识也渐渐形成。从支离破碎的词句,到一连串的叙述,中间还会穿插过渡词句,从日记开始,字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却学会了应付了事。作为孩子,甚至不会意识到这对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会有致命的破坏。我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写文章很少打草稿,常为此遭到母亲唠叨:“作家都得打草稿,你连草稿都不打,当真那么厉害么?”虽没想过当作家,但在屡次教育之下,形成了写提纲的习惯,思维变得缜密多了。以往我写文章的三大弊病:一、分段过多,散文不是散文,随笔不是随笔;二、偏叙述性文章写的比议论文写的好;三、不定题目,文章写完后加标题,容易跑题。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弱点,并针对弱点强攻,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对写作的感悟。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与从小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是分不开的,这里说的语言训练包括遣词造句以及语文课上所有学到的相关技法。从小养成的,是长大后很难改变的,也许因为很小一个问题,就得花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改正,或许效果还不好,这就得不偿失了。笔者曾在这上面是走了很多弯路,就整个语言学习初期而言,教授者本身过硬的文字功底能使受教者占有很大优势。对于刚学习汉字的小朋友来说,最关键的是将汉语拼音学好。特别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方言的不同,对于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卷舌音的区分,很多人到现在都分不清楚,导致字词使用上受到限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写作实际上就是文字的组合游戏,写作不好的人,很多是最基础的语言功底不扎实,并不是后天的不勤奋。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写作方式,很多人还是习惯于用笔抒写他们的情绪,表达他们的思想。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表达,形成篇章的字句必须是通顺的,口头表达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书面表达并不是训练就能得到提高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该遵守写作的规范模式。打基础的时候是可以不用强调字词句,更多是框架地构造,架构建好再填充些实物,形就出来了。很幸运,教授我语
二、思想的形成。由于每个人懂事的时间不同,思想的形成也分先后。开始思考,意味着思想的萌芽。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就是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把它表达出来,长此以往,自己特色就形成了。写作是思想的呈现,大脑不想问题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出来的,就好比小时候我们经常用词组串句,可以是内容丰富的,也可以是词不达意的。老师点评时经常会说:“多动脑子。”言下之意就是字里行间要体现思想,体现思想内容就自然生动了。前段日子在看《金瓶梅》,作为被禁之书,总是笼罩着不雅的阴影,对于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来说,不会考虑看这类书籍,即便是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出于研究的目的,我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部作品,作为一部世情小说,写日常生活,写社会中的普通人物,描写细致,叙述清晰,章回之间也有暗示,作为叙事型小说此为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作品中关于男欢女爱的描述过多,将男女之情肉欲化世俗化了,这显得有些低俗,想想那个时代,提倡的“三从四德”女子们很多行为和思想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因此如果写篇关于《金》的评论性文章,就不单单是出于对小说内容、叙事结构的评价了,更应该体现自己的思想,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思想层次的高低,对同一篇作品的自我反应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去否定别人的观点,应该出于尊重文本本身,客观的去评价,正反两方面去看待,合情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许那极少部分的思想结晶就会成为闪烁光芒,将形成的文字提升至很高的档次。没思想,好文章是出不来的。美好的事物都是源于生活中的,作为写手必须有善于发现美的双眼,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极其普通的事物中抽象出难得的美,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必须注重审美培养,善于发现美,而不是停留在徒有其表上。
三、知识的储备。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着点点滴滴的积累而来的,它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因而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这个能够通过勤奋占有,越勤奋占有的知识资源就会越多,或许在某一个阶段不明显,到了一定程度,质变就会显现出来。回头看看本科时期所写的论文,虽然是管理类的文章,但是空洞的理论夹杂着一些案例拼凑出一篇论文,选题也仅仅是停留在老师所列式的几个题目上,只选便于搜集到材料的题目,而不是基于研究的意义,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选题的意义,混沌的状态下结束了本科的学习。或许是经过了诸多不顺的打击,让我尤为珍惜读书的机会,会将以前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带入阅读和思考中,考虑更多的是现实的意义,不会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有针对性的看书,只看经典之作,不看世俗味道重的作品,包括网络小说或者是现在流行的一些文学作品,在我的潜意识里,认可的还是传统的文化,并不是因为年代的久远,更多的是它折射的思想内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体现的(下转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