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38次
时间:2021年4月16日 13:26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大篇幅写到道德,可见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宣扬君子品格。而这一点在《泰伯篇》各章节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对后人培树个人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就结合论语《泰伯》篇有关内容,阐明培树个人道德修养的路径。
胸怀谦让之心,提升干事能力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深受群众的爱戴,来源于他的谦让品德。第一次他认为周是殷商的诸侯国,不能以下犯上,放弃了第一次王位继承权。随后两次,其父坚持将王位传给他,他认为自己的治国理政的能力还不及季历,于是建议将王权让给了季历,因泰伯的高风亮节,老百姓对他十分尊崇。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家对让位者泰伯的颂扬以及对其谦让的高尚品格的推崇。泰伯的举动,也让我们想到另一个成语“退位让贤”。泰伯的个人能力可以说还是比较强的,处理复杂的问题总有一套自己 的独特方法,三次传位于他可见他的能力超群。今天,我们在用人的理念上,坚持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让组织的最高意识得以实现。不论身在何种职业、何种岗位,我们应该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自己落实工作举措中粗心大意、专业技能缺失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要向长期工作在岗位上的同事请教。在自己在岗位上有所建树之时,还应当给年轻人成长进步的机会,让优秀者更加优秀,让后进者走向先进的路上,退让一步,让综合实力超越自己的人担当重任,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这是我们在职场上应当具备的精神境界。
长存博爱之心,建立和谐关系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相传,曾子、孟敬子二人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与其说是政敌,不如说更像是今天的竞争对手,无论如何较真,他们二人最终都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了一段佳话。即使生命即将终结,他说的话是善意的,以此来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并没有恶意,消除隔阂。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对手,能做到尊重对手、欣赏对手、感恩对手的人确是寥寥无几,甚至常有为了自己实现某一种目标,使用阴暗的招数打压对手、反对对手的一切、将对手置之死地等行径,想来也确实汗颜。在这个社会中,强者的出现才能引领弱者向强者靠拢,弱者也会由弱变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当对强者心存一点尊崇之心呢,曾子为我们开出了良方。
树立仁孝之心,感恩父母养育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的这番话,让我黄诗瑶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 要:《论语》汇聚了我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也为如何培育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本文通过对《泰伯篇》有关谦让、博爱、勤学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和总结,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泰伯;道德修养;路径
们深受启发。他说,让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身体出现了疾病、残缺,往往会让父母产生担忧的情绪。在今天这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能看到跳河、跳崖轻生的人,他们面对感情、事业的挫折去选择一条不归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试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在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如何能让自己生存下来,维系家族的香火不断代。生命是唯一的,只有善待自己,才能有机会去赡养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德行偏离了正轨,也会让父母蒙羞。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庶民触碰了法律,轻则会受到鞭刑,重则断腿断脚,年迈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子女面临这样的下场,常常会抑郁残年,这都不是对父母的孝。
在父母有生之年,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关注父母的健康,好好赡养他们才是子女应当做到事情。
倡导勤学之心,肩负社会责任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殷实,能够为家庭、社会有用的人,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家族更加兴旺,让所处的国家更富强。只有勤学方能挑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才能有机会投入到自己梦想的职场。参与国家建设,实现国泰民安的宏伟目标。进入新时期,勤学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要向国内学的同时,还要走出国门学习其他国家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满足社会需求,勤学是可以改变自己贫穷的面貌。
培育公德之心,提升完善自我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子曰: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而这两句则就是从反面告诫学生什么样的品行是错的,是要避免的。一个人即便超强的才能,如果骄横跋扈、私利心过重。那么他的品性往往会让人产生厌恶。而孔子也认为世上竟有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这样的人。骄傲自大、吝啬小气、狂妄无知、不守信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通过这些不好的品格与上面君子之高尚品格对比,引导学生弃恶扬善,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谦谦君子。
参考文献
王齐洲.“立于礼”: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二[J].社会科学研究
蒋国保.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以孔孟“君子”说为论域道德与文明
常彦.《论语·泰伯》疑义章句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杨义.《论语》还原初探[J].文学遗产
于省吾.论语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