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浏览320次 时间:2019年4月04日 14:50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矫正方法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的、他人不愿接受的伤害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踢、打、抓、咬、用力推以及用物体或者工具等有意伤害别人的身体的动作, 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① 其表现可以分为:一是直接的身体侵害,如打人、踢人、咬人等;二是语言侵害,如大声叫嚷、骂人、嘲笑人等;三是间接的、心理上的侵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挑唆等;四是对权利的侵害,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故意损坏别人的物品等。②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成为家中之宝,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基于此,深入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以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矫治。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一)遗传方面的原因
所谓遗传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神经过程较强、情绪容易激动和性格急躁等自然特征,当这些自然特征遇上某些相匹配的事物,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张倩、郭念峰的研究显示,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与正常的幼儿比较,具有攻击性幼儿的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完形认知能力较弱。③
(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的研究是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的,他把攻击性行为看作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张文新表明,幼儿的攻击性随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不同, 父母教育程度越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越高,并且幼儿的攻击性高低与母亲教育方式中的拒绝性成正相关。④ 笔者认为,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因素应是教师、父母和幼儿本人,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幼儿每天至少有10 个小时的时间在幼儿园里,在这期间,师幼之间、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很频繁的。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及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处理方式都影响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教师在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就草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就会使幼儿激发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例如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时,教师没有准备充足的体育器械或者在游戏前没有将游戏规则讲清楚,必然会引起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
2.幼儿自身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摩擦。有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在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小伙伴打照顾或叫小伙伴一起玩时,就会用偏向暴力的方式使其他同伴对自己引起注意,在无意中伤害同伴,而其代价就是被同伴拒绝、被群体排斥,使得人缘差,反过来使他产生了挫折感、不信任感,甚至敌对情绪,这种心理状态逐渐恶性循环,使幼儿最后产生攻击性行为。另外,幼儿之间很喜欢相互模仿,幼儿许多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都是通过相互模仿同伴而形成的。
3.父母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⑤ “绝对权威”型的父母由于过度控制的幼儿的自主性,使得幼儿在长期的压制中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管制方式产生厌恶感,从而产生对抗的想法。“过度溺爱”型父母则完全放任孩子,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这样的做法使得幼儿的利己排他行为滋长,从而帮助其攻击性行为的滋长。所以说家长过分溺爱幼儿、过分要求幼儿都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4.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影视及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幼儿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不论是成人节目还是卡通片、游戏、网络广告等大众媒体中经常出现一些暴力、武打、枪战的画面,幼儿面对众多形形色色的媒体,容易在现实生活中盲目地加以模仿,从而出现了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
(一)幼儿园教师对待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教育策略。
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幼儿间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应保持冷静,而不要急于介入,更不要代替幼儿解决矛盾。这种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利于幼儿学会平衡各种关系,在相互调节过程中,知道不是只有暴力才能使问题解决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后,会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二)家长对待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教育策略。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给儿童以心灵安慰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孩子平时生性懦弱,小朋友欺负他,他也无法反击。于是父母就在家里教他:“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之类的话,于是有一次就在他奋起还击的时候,反被同伴用指甲划破了脸。没想到,其父母非但不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找原因,反而严厉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父母应耐心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说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等孩子讲完以后,父母对其讲的内容要作出反应。
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三)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儿童美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因此,儿童在观看电视时,家长应恰当地解释和评价他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奥特曼, 以此减轻电视暴力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英雄主义情结。家庭成员在看电视时应经常互相交谈,成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将行动与后果联系起来,以改变儿童对电视的反应,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总之, 要真正减少和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关键是教师和父母齐心协力, 加强沟通,对幼儿的行为建立一致的评价机制,同时运用系统的方法,形成教育的“合力”。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和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学前幼儿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4) .
[2]孙云晓.改变学校、 家庭教育的 28 个观念 ( 上) .中小学管理, 1998 ,( 5 )
[3]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 . 学前教育研究, 2006 ,( 6 )
[4]张倩,郭念峰. 攻击性行为幼儿大脑两半球某些认知特点的研究[ J] . 心理学报, 1999,( 1) .
[5]张文新.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攻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 6) .
[6]钱雪娟.“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 2004 ,( 10 )
注释:
①张文新.学前幼儿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4) .
②孙云晓.改变学校、 家庭教育的 28 个观念 (上) .中小学管理, 1998 ,(5 )
③张倩,郭念峰. 攻击性行为幼儿大脑两半球某些认知特点的研究[J] . 心理学报, 1999,(1) .
④张文新.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攻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6) .
⑤钱雪娟.“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 2004 ,(10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