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日益紧密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正在从信息技术所创设的环境下的具体特点、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进行着不同角度和形式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身处课改第一线的教师从不同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感性的经验正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地被验证、丰富个完善。在此过程中,投身于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每一位教师也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进行了有益的设想、规划和实践。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感到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1、信息技术的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4)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2、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整体追求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习惯。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表现形态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超越了人类的想像空间。计算机、通信、媒体相互融合而引起的这场高科技革命,将使未来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发生巨大改变。
1、个别化语文教学
千百年来,一直以纸介为载体的语文教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材和信息技术整合为一体,即以光盘和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化语文教材,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教材的信息存储量将是纸介教材存储量的成千上万倍,包括文字、动画、声音、影像的电子教材将极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E-book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和课本有机结合,学生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电子教材还可以方便地更新学习内容和改变学习形式,及时跟上信息技术及语文教学发展的脚步。
2、虚拟语文教室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生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