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09次
时间:2021年4月16日 13:29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组成,文化扶贫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作为推进脱贫攻坚重要手段的文化扶贫工作,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均衡、文化设施不完善、文化活动供需矛盾、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为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开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
文化扶贫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扶贫的作用日益凸显。80年代社会学家辛秋水提出“文化扶贫”的理念。1993年12月文化部成立文化扶贫委员会,此时文化扶贫具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1999年11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文化扶贫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5月文化部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要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推动文化扶贫工作。
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两者相互支撑、协调推进。当前农村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需要我们在文化扶贫方面多下功夫。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筑牢农村文化安全防线,引导村民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扶贫是扶贫的更高要求。脱贫攻坚只是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空白和缺位。脱贫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能否最终脱贫还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如果扶贫工作只停留在经济和物质层面,已经脱贫的群众极易再度返贫,因此只有进行文化扶贫,才能实现对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的系统升级,实现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文化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文化扶贫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考虑,没有纳入领导干部任用和绩效考核,只是将文化扶贫工作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手段,对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生动力不足。当前贫困人口虽然摆脱了贫困,但思想上仍存在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进取精神不强的问题,要想实现永久脱贫只有增强内生动力。
民风不淳。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农村存在投机取巧、忤逆不孝、大操大办、好逸恶劳、逞强斗狠等不诚信、不爱亲、不节省、不上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败坏了乡村的社会风气,影响乡村社会的和谐。
公共文化服务跟不上。贫困地区文化设施不足,缺建、少建和“建而不全”,空壳化严重,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文化人才不专,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胜任新时代组织开展精神文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人员、经费等实际条件制约下,很多村的文化活动很难开展。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短板。缺乏熟悉市场经济与经营的人才,大部分经营者依赖政府发展文化产业。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低、商品转换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低,文化市场不发达。旅游业难成气候,仍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
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镇村文化干部事务繁杂,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乡村文化的主体不断被削弱,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象。
文化扶贫的提升路径(以陕西省旬阳县为例)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文化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把好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党对文化扶贫工作的领导,要把文化扶贫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尤其要把准方向定位、工作重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陕西省旬阳县委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创新的以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为目标,以新民风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为重点,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的“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
工作模式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民政部、新华社、人民日报先后多次调研指导。
加强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一要开展扶志教育,运用好农村各类宣传平台,对贫困群众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旬阳县以“三会两榜一奖惩”为抓手,即通过培训会向群众宣传政策、讲授技术,通过点评会、评议会鞭策落后人员奋起直追、不甘落后,通过亮“红榜”和“黑榜”,把“等靠要”“争访闹”置于道德评判和公众监督之下,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旬阳县建立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对4.5万名贫困劳动力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对接市场需求,因户因人施策。三要强化典型示范。旬阳县要求2.5万名公职人员、1.6万名工商能人、5.5万名青年学生、8万名家庭主妇、5万名受保对象践行新民风,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行动。
建立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用道德力量纠正失德行为,用法治手段维护公平正义,用自治方式激发治理活力。一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建+”系统思维,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用优良党风引领民风不断向好。二要以德治为基础,用“德”来感化、引导村民。三要以法治为保障,组建乡村调解委员会,培育村民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四要以自治为根本,规范各项民主决策机制,保障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旬阳县旗帜鲜明地倡导“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抓手,扬善抑恶、扶正祛邪。全县个村(社区)修订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促守法、调纷争、打邪恶”依法治理,健全县镇村组四级调解组织,打“五霸”抓“八治”,重典治歪风。
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要将县乡两级文化阵地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年提高财政投入比例。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总体要求,以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建设县镇村文化设施。二要坚持文化惠民。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三下乡”巡回展演和节庆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三要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旬阳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建立基层文化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确保“两馆”免费开放和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姓大舞台”、农民艺术节、义写春联、送戏下乡、全民阅读推广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文艺工作者每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000余件,为旬阳发展凝神聚气。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富民强村,塑造乡村发展新态势。乡村文化积淀深厚,要借力国家文化政策,积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不断开发新型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打造新的生产力。旬阳县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鸡血石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文化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优惠扶持。依托当地资源秉赋,以打造“山水太极城”文化旅游品牌为轴心,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建成“一环二纵三横九辐射”为骨架的全域旅游格局。2020年全县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
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一支有号召力、有凝聚力、受群众欢迎的基层文化宣传中坚队伍。一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要注意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文化带头人,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在人员培训、经费保证、激励机制、定期选拔等方面设立完整的制度,保证这支队伍能够新老交替,永葆活力。
二要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通过讲座、研讨交流、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活动 ,引导文化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崇德修身。
参考文献
章军杰.中国文化扶贫四十年[J]甘肃社会科学,2019(02)骆郁廷,刘延东.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十三部委《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