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各地区信息发展差距衡量及其特点
为了分析我国各地区信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国家信息办公室委托课题组与2000年研究制定了一套信息化水平及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化反映与分析。
1.1中国区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由表1可省出,信息化发展指数最高的6个省份(直辖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北京的信息化指数遥遥领先,是全国的信息发展中心;东部沿海则以上海领先;而河北、山东等地的信息化水平则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东部地区虽然信息化发展优势明显,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距,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中部地区各省的信息化发展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之列。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虽然有陕西、重庆等信息化水平较靠前的省份,但信息化发展指数最低的6个省份都属于西部地区。信息化起步较晚和地区经济及交通等客观因素导致西部地区信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信息资源利用严重滞后于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严重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
1.2国家信息化6项指标水平不均,“技术占先,人才落后”在6项指标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最低,为!3.430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信息化人才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分别为53.78和45.29,处于较高的水平。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37.12,相对前三项信息化指数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难以实现互联共享是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1.86,在各要素中水平较低,这真实反映了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和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部门和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相互封锁的问题。 教师论文发表
l.3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同经济发展相关,“大同小异”由表l的区域信息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回归分析可得,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低。然而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由各省的排名看,东部10个省、直辖市占据了人均GDP的前九位,充分体现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但是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省份在信息化发展上依旧处于高水平位置,江苏、山东等省份信息化水平排名与经济排名差距则分别为6与l2,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尚未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山西、青海等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疏、交通不便,使得信息化综合指数不高,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排名差距分别为9与7。如何在人口稀疏、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继而推动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在这些地区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以实现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完善。
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如陕西、重庆等地的信息化发展则要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无疑将成为这些省、直辖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来加快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他们急需资金、人才和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
2中国各地区信息发展差距成因分析
2.l经济发展水平信恳发展战略是一项投资于信息技术和
信息人才的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的投资能力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必然造成信息发展水平的差距。信息发展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为研究经济发展对信息发展的具体影晌,笔者将选取人均消费指数、人均投资指数和人均地方支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见表2)。人均消费水平指数在方程7、方程8、方程9中都处于显著水平,人均投资水平指数则在方程3至方程6中处于回归的显著水平。通过比较方程4与方程8、方程5与方程9、方程6与方程7,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人均投资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对信息发展水平都有正的作用力,但人均消费指数的影晌要高于人均投资指数的影响(可以从系数值中得到)。由此可得,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尚处于信息产品发展与居民生活消费品(如电脑等)密切相关的阶段,信息化水平指数的增长受居民消费水平制约和拉动的程度较大;人均投资水平对信息化发展有一定影晌,主要是通过投资于信息产业和同信息发展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包括教育和通讯基础设施)来起作用,但因为目前的固定投资主要侧重于对“硬件.(如厂房、设备)等的投资,而较少用于增加对提洪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软件’投资,因此与消费水平比较,对信息化发展的影响较小(中国的R&D的水平不高、技术引进不够正是其具体表现)。人均地方支出与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投资水平相比,对信息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弱〔司由方程l0至方程12与前9个方程比较所得),这说明现有的政府地方支出对提高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作用,对信息化政策的贯彻执行与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的力度还不够。
2.2知识发展水平在阐述知识发展水平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时,笔者选取了两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为知识获取能力指数和知识吸收能力指数。
其中,知识获取能力包括本国戴本地生产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利用外国哦外地知识的能力(引进知识能力),它主要反映一个国家弧者一个地区R&D、技术引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情况。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于人力资本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决定人口在获得知识之后,能否利用这些知识促进发展和利用知识捉进发展的效率。
由回归万程1,2,3,10得到,知识吸收能力对中国现阶段的信息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知识吸收能力提高l个单位,信息化发展水平则会提高1.1—1.2个单位。而知识获取能力虽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影晌力较小(由万程Ⅱ得到,其影响系数徘徊在0.1左右)。由此得到,中国的知识发展水平主要通过高的入学率和高的人口受教育年限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来提高国家的信思化发展水平。知识发展水平中的核心因素—知识获取能力对信息发展影响相对薄弱。这也表明了中国现阶段的信息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产品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引进还不是信息发展水平的拉动引擎。
2.3开放度地区政府在加快地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进程中并不需要时时充当投入者的特色,它可以建立一种广泛的参与机制,增加信息发展进程的开放度。吸引国外投资的多少就是开放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吸弓}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引进现今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发展水平的作用机制在于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鉴于FDI如此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开放度的选取上,采用了FDI占GDP的比重为衡量指标。但可惜的是由笔者所作的l2个回归方程可得,开放度对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的影晌很小,不处于显著水平上,这说明了现今中国的信息化发展的引擎仍旧是资金+需求拉动,对外开放度(如引进国外直接投资、增加对外贸易)等技术引进还没有成为信息发展的要素之一,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还较为封闭和孤立。
2.4中心城市优势中国地大物博,信息化发展差距如此巨大,区位优势一定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在回归方程中,笔者选取了中心城市虚拟变量,分别将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定为1,而将其他省份定为0。回归结果表明,中心城市虚拟变量在回归方程中大多处于显著水平,其对信息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探求直辖市虚拟变量对信息化发展有巨大影响力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因为直辖市的信息发展基础较好,较好的经济环境和雄厚的人力资源促进了信息的飞速发展;再则因为直辖市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国家对直辖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良好的信息发展政策与环境也为信息经济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依靠这些经济发展与信息发展上的“增长极”来拉动周边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实现点轴开发是中国信息化发畏中值得考虑的问题。
3缩小数字鸿沟—中国信息化发展建议与对策 教师论文发表
乐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相对中西部地区较为领先,而且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天优势的便捷交通,具信息化发展的后发优势令人瞩目。但东部地区省市之间存在着差距,各项指标的发展也不平衡,信息产业的发展尚未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相对不够完善,信息化人才明显缺乏。因此在经济发达的东部,要尽快建立更多的高新园区,积极引进外资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要更好地贯彻执行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要发挥经济优势,增加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信息化能力倍养,积极建立人才机制和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地区省市相互之间竞争的同时,要学习和接纳别人的经验(如北京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增强开放度对信息化发展的影响,缩小省市之间的信息化发展差距。
中部地区各省市的信息化发展相对平衡,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这种平衡性用在发达的东部尚为一件呀事,但在相对落后的中部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中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与其经济发展一样,由于缺乏“领头羊’,因此无法通过一个省份的快速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整个中部地区‘互相竞争’与‘争创先进’的思想十分淡薄,这样也就造成了现时的发展局面。笔者认为,要加快中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需要一个能作为“增长极’的省份,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通过其“极化’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
而在西部地区,由于信息化进程的滞后,导致观念落后、获取知识的能力差且成本高、科技教育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关键。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关健任务就是要通过嫣移支付和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西部的信息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石。首先要扩大开放,为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境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政府要为中西部信息化建设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要进一步发挥重庆在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优势,通过’窗口“辐作用,以其信息化的发展来进一步带动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之,西部的信息化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促进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信息化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