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史类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把脉栏目剧——兼作《百姓聊斋》栏目五周年之思考

浏览206次 时间:2012年7月26日 17:14

一、栏目剧的繁华与衰落

  1.兴盛

  1994年,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火热开播。之后,栏目剧一度遍地开花,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至几乎各个省市,数量近百。栏目剧的兴盛,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制作成本低。相对于制作门槛很高、审片标准过严的影视剧,栏目剧的制作要简单得多。只要拿出千元到万元的制作经费和30-60分钟的小品类单本剧剧本,组建5—10人的制作班底,再召集几位表演爱好者,随时随地就可开拍。制作一档节目的周期可以控制在10天内,资金投入少,回报见效快。

  二,地缘性和时效性强。大部分栏目剧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或采用方言对话,或邀请当地的群众演员,或描述当地的生活故事,栏目剧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文化认可与审美共鸣。如陕西电视台的《狼人虎剧》回荡着浓郁的古韵秦腔,无锡电视台的《聊斋茶馆》满溢着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黑龙江电视台热播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展现东北人的热情豪放、仗义淳朴,湖南湖北的《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凸显了辣味十足的荆楚人文地貌。由于制作周期短,制作人员组成相对简单,栏目剧可以迅速对新闻类事件进行加工再创作,趁热“炒新闻”,借助突发事件上位,满足了观众的收视心理,收效自然颇丰。

  三,参与感、互动感强。栏目剧的演员多从民间选拔,为表演爱好者乃至平头百姓创造了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出现了节目开初几千人报名的壮观景象。5年后的今天,参与栏目演出的报名电话与电子邮件依旧不减。那些出演过剧中人物的百姓演员,无不主动宣传,呼朋唤友观看,无形中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2.弊端

  物极必反。一拥而上和过度开发后,栏目剧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观众渐渐失去了当初的热情,出现审美疲劳,收视率逐年下滑,逐渐进入一个死胡同,其弊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题材重复,内容媚俗。栏目剧所谓的“贴近生活”已然成了低俗、粗糙的代名词。不是二奶小三满天飞,就是房子票子车子反复吟唱,生活被简单化、庸俗化地描绘出来。有些栏目剧为了追求题材与叙事上的出新求异,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加权衡地把镜头对准个人隐秘,选取一些走法律和道德偏锋的故事,并刻意夸张某些暴力情色的场景片段,渐渐沦为“地摊小说”的水准,充斥着对社会的不信任和道德焦虑感,栏目创办之初的意图渐行渐远。

  二,创作团队流失与短缺。创作人员年轻化、非专业化,导致节目容易陷入自我复制的困境。栏目剧制作单位大多面临着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窘迫境地。专业的编剧、摄像和后期大多不屑于栏目剧的小打小闹和微薄收入,不专业的制作人员又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只能在模仿和自我重复中勉强维持节目。这就造成节目制作中普遍存在仓促和敷衍的状况:大量有悖常理的情节、穿帮镜头,乃至违背视听语言规律的拍摄和剪辑手法,都堂而皇之地登场。栏目剧的质量每况愈下,节目前景可想而知。

  三,运营方式局限与产业链缺失。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栏目剧都局限于本地播出,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营销产业链。产业经营未得到充分发展,大家都仅仅满足于小打小闹、自娱自乐,很少有长远规划。

  二、刷新栏目剧的内涵与形式

  在重重不利因素之下,栏目剧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突出重围,坚守与创新并举,走出一条新路来。

  1.主题内涵上“情感为王”

  狠抓剧本质量,是栏目剧的首要任务。栏目剧不能因为“小”就自降标准,无论主题立意还是情节构架,都应以高水平来要求创作。剧本的创作应短小精悍,矛盾更加集中,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拍出好看的剧来。情感应是栏目剧的一张王牌,好的作品无一不紧扣一个“情”字。比起胡编乱造的离奇情节,人类的真情实感更能吸引观众长久的观看欲望。

  栏目剧的取材应避免过多对阴暗面的揭露,对犯罪、暴力、丑闻、婚外恋、性的提及与展示,应点到即止。耸人听闻的故事、骇人暧昧的情节,是调味剂而不是主食,不应大力渲染。创作人员要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开阔视野,到生活中去感受、记录、创作,更多地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乐观、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可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情感故事,拓宽剧本来源,使栏目剧在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同时,宣扬富含哲理的情感,升华剧集灵魂。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栏目剧创作团队应坚守和追求的核心价值。

  2.探索“大民生”、“纪实体”的取材模式

  栏目剧的取材,貌似愈加狭窄,其实柳暗花明。

  如江苏影视频道的《百姓聊斋》曾经出过《出租车》和《史上最贵的牛肉》两部精品,切入角度新鲜,发人深省。《出租车》说的是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挽救了一个因家庭矛盾要自杀的妇女的故事。情节不算曲折,却扣人心弦。它巧妙地抓住了观众善良的心理,把大家带入紧张的期许里,一直到片尾,大家都在为主人公的遭遇揪着心。《史上最贵的牛肉》是现实版的《秋菊打官司》。主人公身份低微,但他对人生理念和道德观的坚持与维护,让人感动。这两部剧集都回到了社会底层,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甚至邀请了当事人出演主角,直指最能触动人性的一面,让人观后感触良多,引发更深的社会思考。
再以《百姓聊斋》的另外两部作品《收徒》和《秋爷》为例,谈谈传统文化对栏目剧取材的贡献。《秋爷》讲的是武术世家的老爷子收留底层卖水工人的故事。剧集巧妙地将武术的文化元素延展到剧情中,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却并不生硬唐突。《收徒》将南京传统文化遗产“白局”的艺术形式加入到故事中,让人不禁为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牵肠挂肚。这两部作品突破了栏目剧固有的取材惯例,在延续家长里短的传统模式的同时,加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了剧集的趣味性和看点。

  天津电视台首创的边演边看的“窗帘剧”,山西运城电视台推出的《河东家事》,以喜剧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上海台、广东南方台、湖北经视推出的“纪实体”形式的栏目剧,都是近两年栏目剧在取材上的创新。

  湖南卫视的《爱情魔方》在学习韩国反转剧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造,聚焦年轻人的情感纠葛,结局总是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叙事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一种取材上的突破和尝试。

  3.制作手法精品化

  提升栏目剧的质量和美誉度,制作精良化是关键环节。

  广东南方台成立了栏目剧创作基地,电视台和社会制作公司合作进行栏目剧的创作,实现栏目剧的社会化操作。江苏台《百姓聊斋》采用了高清设备拍摄,在拍摄技术、场景、后期制作以及播出效果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剧集的创作形式上,还可以尝试网络剧、手机爆米花剧、系列剧、周播剧、定制剧”等新形式。如:往短里做,可以尝试爆米花剧,短小的剧集一般在5分钟以内,方便在手机和网络上观看,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人物鲜明,诙谐幽默;往长里做,可以尝试系列剧、周播剧。栏目剧创始人马及人非常推崇“七日剧”,人物复杂立体,情节跌宕起伏,主题立意深刻,一周的播出周期又能满足观众的收视习惯。

  4.搭建互动营销新平台

  栏目剧也需要高超的营销手段。

  构建百姓演员大舞台。组织百姓演员培训班,成立百姓演员俱乐部,让栏目剧举办年度百姓奥斯卡颁奖盛典,由电视台推荐参加影视剧的拍摄,成为百姓演员实现演艺梦想的大舞台。江苏影视频道在年度《百姓奥斯卡颁奖盛典》中首创“金茉莉奖”,让百姓演员如影视明星般走红地毯、谈获奖感言、获颁奖辞、与影视明星同台演出,吸引了电视机前无数的观众。

  加大推广力度。各电视台栏目剧几乎都是日播剧,每天都要穿街走巷在百姓家里拍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还可以选择一些街道和社区建立百姓演员俱乐部,不断扩大演员队伍。陕西电视台将收视率高的《都市碎戏》剧本改写成电视电影剧本,仍然由百姓演员出演,扩大了栏目剧的知名度。

  网络渠道的拓展。栏目剧可进行网络联播或量身定制网络剧。浙江影视娱乐频道的栏目剧《因为爱》与新浪合作推出网络互动版,加深了对网友的影响,更将一档地面频道节目的影响力推向了全国。

  搭建节目互动营销平台。中广协栏目剧委员会是栏目剧创作体的互动交流平台。各栏目剧创作单位应加强互动合作交流,资源信息共享,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还能为搭建栏目剧产业营销平台和促进栏目剧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TAG: 百姓聊斋 制作 陕西电视台 吴侬软语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