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65次
时间:2011年9月22日 16:46
内容摘要: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教师就必须更新语文教育的理念,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积极参与 高效率 活力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教师就必须更新语文教育的理念,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一.导课新颖 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导课是一门艺术,其基本方式有温故知新、审题入手、设疑导入和直观导入等几种。巧妙的导课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如:在教学《车的世界》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放出各种车的声音,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火车声、救护车声、警车声、消防车声……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今天的课文《车的世界》,而且唤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看花灯》时,我在教师四周挂上各种彩灯的图片,上课时领着同学们一起看花灯,边看边说出各种花灯的名称、特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好像真的在公园里赏灯一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展开想象 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春天的手》一课时,课文比较抽象,可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课文内容变成一幅幅美妙的春景图——有的学生想到了小河叮咚;有的学生想到了桃花怒放;有的学生想到了小草吐绿;还有的学生想到了春风拂面,风筝满天……在逐图逐段地观察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整幅或几幅图的意思综合起来,复述课文,全面体会图意和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这对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合作讨论 共同学习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著名特级教师于澜老师曾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新课标》认为学好语文,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运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多运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在讨论中,学生能倾听同伴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能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如:《老树的故事》一文,可让小组讨论:你认为这些小鸟从哪儿来?它们为什么要来这儿?小鸟会对老树爷爷说什么?老树爷爷会怎么说?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探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所以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五.课文表演 加深印象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后,演一演课本剧,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如《珍贵的纪念》,课文借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什么纪念的故事,说明了要爱护公物、爱护建筑。我先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的不同角色,然后虚拟场景,分别让四个同学戴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熊、小猴、梅花鹿、小刺猬,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鉴于课文中有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只能从书本中得到间接的理性认识,认识仅停留在记忆水平。如果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则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则达到理解水平,学生印象较深。
六.趣味作业 乐在其中
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以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按教师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式”或“抄写式”的训练。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成了学生学习的包袱,查找答案、抄袭作业甚至请人代劳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利于学科教学。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对传统的重复、烦琐的作业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去做的,仅仅是应付任务罢了。在课内或课外设计一些趣味作业,不但对学生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作用,而且使学生乐于去做,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在字词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字谜、说成语、字词接龙等活动。如:春→春天→天空→空气→气体→体积……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完《一粒种子》后,我留了这样的作业:种一粒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写一个观察记录。此作业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