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www.lunww.com )是学术期刊推广、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正规代理机构,我们与4、5百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有合作,我们合作的期刊都是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正规期刊。合作的期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详情可来电0519-83865052,或者QQ:85782530咨询。
信息时代的今天,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体系,大力发展网上民族文化。在我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以实现全国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宗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台,它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湖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人手,介绍网上地方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
1实现共建共享.建立文献保障体系
“湖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共享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湖北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之一,为弘扬荆楚文化开辟了一个广泛的、崭新的文化信息传播渠道。据统计,全省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已建立了局域网的有17家,以此为契机,加快湖北省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形成湖北文化信息资源整体优势。
1.1整体规划,加强合作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为加强楚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省分中心购置了部分数字化加工设备,对省内具有自主版权的部分舞台艺术作品进行了数字化加工。2003年,省分中心将加工好的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包括湖北文物库、湖北民间美术库、湖北少儿美术书法优秀作品、讲座库、湖北地方戏剧库、优秀人物库、中国共产党武汉历史图志等纳人了网上,在湖北省图书馆网站中建立了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页(http;//hbgxgc. library. hb.cn/),实现了湖北文化信息资源网上发布,地方数据资源的加工、整合基本形成,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步人规范化轨道。
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基层群众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工程所应发挥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将根据湖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重点,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整理、存贮、分析和传递适应本地区需求和科研需要的地方文献信息,建设多种类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形成数据库体系:一是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二是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三是地方文献专题多媒体数据库;四是到其他地方网站的链接为主要类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库。将四种数据库有机的结合起来,按内容再细分为民族历史、文化、经济、民俗、文学、科技、医学、宗教等,由各有关单位分工合作共建,使特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并通过共享网络计算机中心对湖北全省成员用户实现资源共享。
1.2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源互为补充。网络上的地方信息量日益庞大,在地方信息网络资源的征集工作方面,如果把所有的地方信息都搜集下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网上地方信息资源既然是地方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地方文献的其它组成部分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在现阶段,纸制载体的地方文献仍是征集工作的主要对象,但是其它形式的地方信息如光盘、录像带、磁带、缩微胶卷及网上地方信息资源等等与纸制载体一起,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而且有些地方信息仅在网络上能看到,其它形式的地方文献却未能反映出来。因此,在对地方信息网络资源的征集工作中,应注意重点搜集能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形成良好互补的信息资源,也是为了避免重复搜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3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在馆与馆之间甚至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离开了这个条件,任何形式的共建共享都是虚妄之谈。因此,各馆所建特色数据库必须统一数据格式标准,信息标引要规范。特色数据库不仅有文字信息按统一的数据格式存贮、压缩、转换数据等技术,还有图形、声像、文物等的数字化信息按特定的结构单元进行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建库的问题。要选择和开发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系统,实现统一的网络技术环境。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部门或系统内,统一安装计算机硬件、软件,铺设光缆,创造统一的网络环境,建立虚拟图书馆馆藏。在此基础上,解决地方图书馆联机编目、联机检索、采购协调等问题,从而完善网络的服务功能。
2为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信息服务
2. 1面向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生存的意义所在。文化资源的建设一定要先期调研,根据群众需求设计好资源库,建立全面科学的结构,各地要按照需求牵引的原则建立专题资源库。为避免盲目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要重点开发长期以来为众多用户所广泛使用的文献信息,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在馆藏中占有一定优势的文献作为主要开发目标。
面向农村。农村资源要作为重点,各地在加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的同时,以面向农村和服务农民为重点,丰富和充实具有浓郁乡上气息和地方风格的民间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等艺术资源,重点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
面向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关心未成年人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共享工程”,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针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资源建设,要树立网络的理念,发挥网络的优势,建立互动性的资源,开设专门为广大未成年人服务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文化活动,介绍中华优秀文化知识、提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健康益智的游艺项目,设立咨询信箱栏目,专门解答少年朋友的心理、生理以及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间题等等,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面向科研、政府机构。地方文献资料是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历史诸方面的特征的文献资料,能系统地、完整地为研究当地的各种情况,从不同角度提供参考。因此,要根据湖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重点,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及网上信息资源优势,在湖北地区某些学科、领域或项目上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本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术人才和省市领导提供有关文献资料,开展定题服务和专题服务。
2.2注重特色地方文放深层次挖掘。图书馆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书目型数据库的建设,应根据本地区的形势、任务以及用户的特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其所包涵的多种知识信息单元进行分析,深人到文献的篇名或数据中,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信息中的相关信息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加工,重新组合为专题汇编,形成一批新颖丰富、水平较高的二、三次文献,如有计划地编制湖北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和某些特色专题联合目录,专题索引、题录、汇编、文摘以及就某些领域课题的研究发展情况而撰写的资料综述、述评进展报告等,在某些学科、领域或项目上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制成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实用的文献专题数据库,并使这一系统在湖北地区发挥出独特功能。 2.3地方特色信息导航。互联网上的地方信息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址分散,组织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虽然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为信息检索提供了方便,但又并不适合于检索专题性信息。因此,省分中心应发挥地方优势,,将互联网上的离散资源转化为方便研究湖北文化的导航资源,建设虚拟馆藏。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将各种数据库以用户易懂的需求方式组织,让用户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作漫无边际的检索,能够快捷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将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加以集中,以主题树浏览的方式分级进行组织,通过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建立网上文化信息导航系统,完善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并提供关键词等检索功能。
2.4提供特色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消费、文化购物、文化服务与文化知识旅游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涵盖了本地区的政治、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宗教等方方面面信息的地方特色文献库,将激发旅游者的游览兴趣,满足旅游用户对人文知识的渴求。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献收藏丰富的优势,同时配合旅游部门,及时了解旅游经济发展的信息需要,努力发掘和整理当地的旅游信息资源,直接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积累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献数据库,使其可通过网络检索的形式对民族地区的特色数据库进行查询和浏览,将真正使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和资源面向世界,为广大读者所共享,促进中华各民族共同融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大潮中。
善用历史老照片。老照片最能勾起人们的回忆,而透过视觉影像更能吸引读者的观赏。公共图书馆若能将馆藏老照片数位化并放到网页上,将可提供读者自由浏览缅怀与认识故乡的机会。
提供家族寻根服务。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桥梁,寻查始祖、始迁祖,上溯寻根.,在图书馆所典藏的众多地方历史文献资料中,也常会含有不少诸如户口普查记录、族谱、讣闻等信息。图书馆只要将这些与研究家庭史有关的档案做资讯化处理,读者就能很方便的上网查询,甚至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家族寻根工作。
3建设与服务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实践中,省分中心也发现了不少的困难,存在着一些觅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虽然共享工程资源设置的栏目不少,但每个栏目中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的还打不开;共享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资源加工技术水平不到位;队伍结构急待优化。此外,数字版权等间题已经成为资源建设最为突出的瓶颈,需要及早解决。
3.1数据库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按照《湖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全省“十五”期间资源建设要力争达到100GB的数据量,资源建设最主要的是征集资源和解决好版权问题。省中心在数据库建设中,一定要采取规范利用的方式,避免出现侵权行为,要采取多种渠道解决版权问题,如鼓励作家捐赠版权等。
3. 2技术问题和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保证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共享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一批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人才。为了顺利实施这项工程,各地要加强人才的培训,省中心举办多层次的培训班,使各个基层中心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共享工程”的管理技术和使用方法,同时,也可采取聘用的方式,招聘一些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人才。要通过培训和“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在图书馆培养一支过硬的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的,能从事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开发的人才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同样有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只有兼容并蓄的、保持民族特点的先进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繁荣。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共享工程”是在探求和创新中构建和发展先进文化,是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文化,宣传和引导先进的大众文化,占领大众文化阵地的有力措施,它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匣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不仅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而且也将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寻求解决办法,共同努力把“共享工程”建设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