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静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 要: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管理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推动力。师生评价教学管理应该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切实发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关键词:师生评管;质量监控;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08-02
学校教学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合理、有效地调节高等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以适应高等学校内部的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过程。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核心,是学校整体教学活动的调节器。它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且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因此,师生参与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师生评管的意义
师生评价教学管理是高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性实践。它主要体现在将学生和教师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核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高校,学生和教师不仅是教学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参与、经历、感受整个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师生参与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极具说服力[1]。师生参与教学管理评价,是高校对师生主体地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高校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水平的提升。
1.师生评价教学管理是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包含学生、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内容的功能系统。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及各环节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不能只局限在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身上,还应该包括对教学活动的“中枢调节器”———教学管理的评价。高校管理工作只有公开接受社会和学校内部人员的监督和评价,才能保障学校工作有序开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2.师生评价教学管理是实现高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高校管理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在对学生和教师个体价值肯定的基础上建立的,并将实现个体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主要表现在积极吸引全员参与管理活动,打破常规、平等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达到管理效益的最优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没有形成“学生为本、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崇尚知识”的文化氛围,导致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成为空话,学生和教师并没有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2]。实现师生评价教学管理活动,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参与到大学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发挥领导干部、教学管理部门、督导队伍教学管理的监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评价、监督教学管理的作用。
二、师生评管的目标和规范
1.更新教学评价观念,明确“师生评管”的目标制度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因素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评价,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外因素,— 8—经过科学、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教学质量是通过人才培养的质量来体现的。因此,对教学管理活动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这个终极目标来展开。“师生评管”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力度,培养二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二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和教师通过参与对教学管理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理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程序,做到换位思考,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误会和隔阂,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接受管理,使教师更容易接受监督;另一方面,使管理活动更加系统、协调和高效。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发现其工作的薄弱环节,准确地找出教、学、管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和原因,帮助有关管理部门做出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只有把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只有把师生评管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师生评管”指标体系
“以师生发展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它主要体现为学校将学生和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管理工作中,也应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师生评管”指标体系。教学管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要尊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要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全面、客观、合理。发展性原则要求在评价指标的建立中,要将着眼点放在管理工作的未来,体现管理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具体明确,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既要各自独立又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还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强可操作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有效性。在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学校的制度、教学政策的导向是否正确;二是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三是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是否到位;四是教学管理的效果是否明显,反馈是否及时、有效等等。只有建立涵盖内容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和公正,也才能增加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
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师生评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采用常规和专项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常规评价包括落实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促使学生信息管理员采用各种方式将教学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的专门评价机构;坚持组织师生评管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无记名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召开以教学管理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直观感受学生和教师对管理工作的评价,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专项评价包括选择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接受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例如,分别对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度挖掘,也使教学管理改革更有针对性。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要认真分析,仔细筛选,科学总结,有效利用。评价机构应该及时将评价结果公布于众,接受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反映的问题,便于师生对整改结果进行监督。管理人员也应积极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自身的工作。
三、师生评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管理者角色的转变,重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角色的转换,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高校现代管理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二者角色的转变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管理活动,达成管理目标,最终实现人和物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传统科层制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导致高校管理观念陈旧,对教学管理工作理解不到位,忽视管理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把教学管理工作单纯地理解为上级对下级,管理人员对教师、学生的行政管理,按部就班、不假思索地照章办事,缺乏对管理工作目的、动机的了解,缺乏服务意识、平等意识,忽视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感受。因此,只有树立管理的服务意识,做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角色转换,重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与监督,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一切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2.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因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教学管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决定着教学质量的生成和提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约束和调节。其中,管理者的素质对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紧抓管理者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和用人机制,出台绩效工作考核制度,培养管理者的学习自觉性、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进而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江.简论评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