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俊
(许昌县五女店镇二中,河南 许昌 461114)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汉语言文化在其发展进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有一篇当代作家王蒙的文章《东施效颦话语词》,该文章通俗风趣地谈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下的词语词义的变迁,我很感兴趣,也忍不住东施效颦,到词语的密林里览览胜,“乱砍乱伐”一下。
关键词:东施效颦;汉语词语;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汉语词语的演变发展,有如下几种现象:
一、词义扩大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鸿门宴》) 、“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河套、河西走廊,江汉、江淮、江防”等词语中的“江”“河”也均是特指。
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上古时期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现可指所有的菜品。
二、词义缩小
干净,现在只有“净”之意,而无“干燥”的意思。
窗户,原指窗和门,如《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而现只指“窗”,
臭,气味之总名。《易·系辞上》“其臭如兰”——香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酒肉的香味。而现在只指“不好闻的气味”
三、词义转移
烈士,古语一般指有节气,有志气的人。“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韩非子·诡使》)为其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曹操)。现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床,在古代,是供人坐卧的器具。 “床,安身之坐者” (《说文》)。同时指井边石栏。《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证。另外,李商隐《富平少侯》中有诗句“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似也可作此解。
四、感情色彩迁移
党,在古代一般指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只用于贬义,意为“黑帮”“小集团”如:朋党、死党、余党、党羽、党徒,结党营私。而现在一般指为了政治目的而结合起来的团体,已无贬义。如:党派、党委、党章、党员。
小姐,从古至今,“小姐”一词的内涵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在不同时代褒贬不一,1、宋元时对地位低下女子的称呼;2、后转为对未婚女子的敬称(通常用来指大户人
卑鄙,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或指这样的人。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就不能认为诸葛亮是在糟践自己,而只是自谦罢了。《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亦可证之,而如今“卑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一词就不可擅用了。
五、一词多义
(一)同形词
书写形式相同的一组词, 彼此互为同形词。同形词的语音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书写形式相同而语音形式不同的是多数, 如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钉” (dīng)和动词“钉”(dìng), “太阳落山” 的 “落”(luò)和 “落下很远” 的“落”(là) ,走路的“行(xíng)”和一行字的“行(háng)”等, 它们又称“异音同形词” ; 书写形式和语音形式都相同的是少数, 如“花鸟” 的“花” 和“花钱” 的“花” , “一年级新生” 的“新生” 和“新生事物”;“制服”一词,既可做名词“衣服”用,又可理解为动词“收拾”。等。
(二)引申义
引申义是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纲,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其引申义。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引申为不稳定、危急、危险。
固,《说文》“四塞也”,是个形声字,本义是“四面闭塞”。掌握其本义,对“固”的““坚固”“稳固”“固执”等引申义都会有深刻的理解。
(三)比喻义
比喻义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也是一种引申义。例如“轮”是有辐的车轮,是能转动的,由此而产生“轮班”、“轮换”、“轮流”的意义,由名词转为动词,是比喻义。同样,“鼓”是一种乐器,形圆而中空,本义是名词,而用为“凸出高起”的意义,如“鼓出来”、“鼓起来”,转为动词,那也是一种比喻。再如:
“荆棘”比喻困难险阻,“风雨”比喻艰难险阻;“ “心脏”比喻中心或要害部位;“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四)词类活用
多出现在古文中
猛浪若奔,动词活用为名词 飞奔的马(《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偏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
六、新词诞生
语言的词汇是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变化等原因,使语言中不断地产生新词、消亡旧词。
新词,现在一般称为“新锐词语”,是“新锐网络热词”的缩写形式,即当下比较流行于网络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词,也有人称为非主流词汇。如:裸婚、囧、艳照门、剩女、宅男、小资、粉丝、80后等等。
七、旧词消亡
引起旧词消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历史事物的消亡:因为历史事物的消亡,表示历史事物的旧词也跟着消亡了。如,玦,缶
2、社会观念的改变: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表示原来观念的词语自然就会发生改变,旧词也就消亡了。如“投机倒把”“万元户”等。
3、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如“倡优”被“演员”、“艺人”等词语所代替。再如我们常在古装剧中听到的人物对话中表示应答的“诺”。“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例:“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如今现代生活中谁要回答不用“是”“行”而用“诺”,一定会让人侧目而视的。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语言文化也在传承发展.愿中国文化这棵长青树更加葱茏,祝汉民族语言这朵奇葩更加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