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坤鹏邵帅
摘要:笔者认为,就近现代社会来讲,学术文化中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术人才和学术成果汇集之地。国内外知名
的研究型大学当之无愧为一个地区的学术文化中心,就全国而言,知名大学汇集之地就可以称为我国的学术文化中
心,北京、武汉、南京既是如此。清末,在西学的冲击下,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末重臣陆续改建和兴办了各种新
式学堂,中国当下较为知名的学府大多都可以从这些新式学堂的兴办和发展中寻着渊源。
关键词:清末新式学堂武汉大学学术文化中心
清末新式学堂影响下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崛
起,以武汉最为典型。一个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必然要以工业
化和人口聚集为先导的城市化为前提,本文暂对此避之不谈,
只以新式学堂对近现代大学的影响和奠基作用来探讨它与武
汉成为中国学术文化中心之间的关系。
一、清末武汉新式学堂的发展情况
自1862 年京师同文馆起,一直到民国成立前后,中国各地
新式学堂接连而起。有清末四大学府之称的广雅书院、两湖书
院、自强学堂和南洋公学就有两所位于武汉,可见武汉作为中
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前驱地位。武汉地区新式学堂的创立主
要归功“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张之洞。
张之洞在武汉推行的教育改革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
1867-1873 年任湖北学政时期,期间张之洞创建了经心书院,初
期承袭旧制,后增加了天文、地理、算学科目,在晚清民初颇有
影响;中期为1893-1890 改造旧书院,创办新学堂时期,由于洋
务人才所需日甚,聘请洋人薪资太高,张之洞发出:“中国不贫
于财,而贫于人才”的感叹,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改造经心书
院,创办和改建两湖书院,创办湖北自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
湖北工艺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在原有传统学科基础上新增
天文、外文、格致、化学等学科,进行教学形式西化的改革。第
三时期是1901-1907 年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时期,这一时期除
了继续改造书院,兴办新学堂之外, 主要活动就是推行新学
制,外派留学生,其中对近代教育贡献最大的是张之洞所推行
的《癸卯学制》。1898 年张之洞就在《劝学篇》中提出“各省各道
各府各州县皆宜有学。京师省会为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
县为小学堂。中小学以备升入大学堂之选。”的主张。后在1894
年推行的《癸卯学制》中纵向将小学至高等教育分为三段七
级, 横向则形成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利框
架。
在清末,武汉的新式学堂从质量和数量上在全国都数第
一位,所以“中外教育家注往因过鄂而视学堂。”。张之洞对武
汉、湖北,乃至整个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在同时期内无出其
右者。除张之洞所办新式学堂外,以文华书院为代表的一些教
会学校对武汉地区学术文化中心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就
新式学堂的发展来看,两湖书院(1890 年创办,后改名两湖大
学堂)、自强学堂(1893 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 年)、湖北农艺
学堂(1898 年)、文华书院(1871 年)皆有脉系延续至今。
二、当下武汉地区大学的发展情况
EPS 全球统计数据/ 分析平台中国教育数据库数据显
示,截至2014 年,全国各省普通高等学校数(所),湖北为123
所,紧随山东(141 所)、广东(141 所)、河南(129 所)、湖南(124
所)之后排名第5 位。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中国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 年山东常住总人口数为
95792719 人, 广东104320459 人, 河南为94029939 人, 湖南
65700762 人,湖北57237727 人,可见湖北普通高校数量尤其是
人均占有高校的数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而湖北高校又多
集中于武汉一地。教育部公布的2015 年最新版全国高校名单
中,武汉拥有高等院校98 所,其中普通高校数居全国第二,教
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在2013 年,武汉市在校
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 万人,居全球第一位。
从名牌大学数量来看,全国116 所211 高校中武汉拥有7
所。彭贤、陈礼灶在研究中指出,我国985 和211 大学在东、中、
西部分布不均衡,东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