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浏览139次 时间:2017年8月12日 09:05

【摘 要】思辨力是思品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力首先要立足思辨能力,挖掘文本资源,其次要巧设思辨话题,如创设冲突性问题、设置课堂辩论、创设两难情境来提高思辨技能。

【关键词】思品教学;思辨力;文本;独立思考

思想品德课程强调的思辨力是初中生能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如果缺失思辨力的支撑,学生的是非善恶观念可能就是线性的、 平面的,公民责任素养将会偏离社会现实,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追求和育人目标相悖。所以,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应当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立足思辨能力,挖掘文本资源

初中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和批评性思维能力萌芽, 他们乐于品人评事,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关注生活、关照自我,培养批判精神和雄辩气质,润泽精神世界。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相关部分,主要说明了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担负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本框在全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分为两目,第一目“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主要说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注重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是权利也是一种责任;第二目“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主要说明我们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应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本课中从四个层面由浅入深,层层辨析,其思辨预设如下

 

二、巧设思辨话题,提高思辨技能

通过思辨话题的设置与探究,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首先要营造思辨性气场,给予学生思辨的自由。

(一)创设冲突性问题,矛盾促进思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经常会诱导我们得出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结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审察,围绕核心问题思辨,自杀这个问题就是如此。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自我意识膨胀, 认为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 与别人无关,忽视、漠视自己的健康。因此在“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这一课中针对自杀设置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有人认为自杀只是个人行为,是个人的权利,自己有权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有人认为自杀的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你们支持哪个观点,小组讨论并阐明理由。两种观点同时呈现,冲击他们原有的观念,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加以体会和感受,从情、法、理三维角度加以理解,激发内心的斗争与冲突,走出心理误区。认识到除了为正义献身外,生命健康权不能让于或抛弃。 ,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二)设置课堂辩论,碰撞演绎思辨

“辩者,语之智者,诡之道者。 ”实质上,辩论的过程是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一旦被触发,就会激流奔涌。在“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这一课中用“父亲大义灭亲杀死儿子”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模拟法庭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通过观点交锋,发现、修正不当观点,能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能区分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和侵犯生命健康权的不同, 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明白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否则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升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下面是辩论的一些亮点。公诉人:被告人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出于义愤而将其打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律师:张某持刀逼母、砍母、劫掠财物,被害人有重大过错,侵犯了父母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被告人伤害他是为了让自己免于侵害,属于正当防卫。公诉人:张某酒后持刀威逼母亲要钱,其母亲跑出门外喊人求救,根据这一案情,案发时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的是张母,而非被告人。而且张父被害人是在张某睡觉时将其杀死,也不在被害时,所以不属于

正当防卫。被告律师:被告人杀人行为,属于大义灭亲,主观恶性很小,社会

危害性不大,整个犯罪情节较轻,应对其从轻处罚。公诉人:被告杀人后连夜将被害人掩埋,没有主动自首,被告没有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教师总结:现代法律强调“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立法观念和法治精神。 个人不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无权不经法律允许剥夺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无条件尊重。

(三)创设两难情境,抉择体验思辨??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两难就是面临困难抉则,进退两难,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有合理性和片面性,有利亦有弊。在阐述“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时展示彭宇扶起了被撞成骨折的老太太,被老太指认撞人者一案,问学生碰到类似情况,你扶还是不扶?

学生:扶吧,路见不平应该施以援手,看到摔倒老人应该扶一把。

学生:不扶吧,她恩将仇报怎么办?

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应该要去扶的,但她冤枉我怎么办? 我不知道该不该去扶?

学生:不扶吧,但可以打 120 急救……学生:扶吧,我可以用手机拍照,证明不是我撞得。

老师:扶不扶都有道理。 但大家内心其实都是支持扶的,说不扶的主要怕助人为乐却被恩将仇报。 老师觉得也应该扶,这是见义勇为的行为,是珍爱他们生命健康的行为,这不但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定的义务。通过创设“扶不扶老人”这个带有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使学生有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景发生冲突,在探索、争论、批判、选择中,对情境持分析鉴别的态度,并勇于提出见解,得出结论,真正体验思辨的魅力。我们应该在在每一堂课中,在每一个问题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到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