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内镜下将2%卢戈氏液喷洒在有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上,根据食管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并取不染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51例病人中,有116例食管黏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19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34 例,急慢性食管炎63例,正常着色者22例,深染者13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卢戈液染色;食管癌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 医药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站 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内镜检查,提高消化道早期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是当前内镜检查的首要任务。我院近2年来在内镜下利用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从而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7-2009年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共151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60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5.5岁,15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烧心或反酸、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咽喉部异物感等。应用电子胃镜,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由我院制剂室配制。
1.2 方法:常规胃镜(Olympus-GIF260)检查食管黏膜,若有形态改变如黏膜局部充血、糜烂、粗糙、稍隆起或凹陷等病变,先用清水冲洗,对可疑病灶取图,内镜抵齿状线上方,经活检孔插入喷雾管至贲门,直视下边退镜边注入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20ml,使碘液均匀涂布全段食管黏膜表面。持续最佳时间为3-5分钟,对染色效果不佳使可重复染色。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正常食管黏膜着色后呈棕褐色,而病变黏膜呈不染色或染色不良。在不染区或染色不良区取图活检送病理学检查。染色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食管,然后及时吸净胃腔内残留的碘液。
2 结果:
151例中,正常着色者22例,呈深棕色染色像13例,116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检查证实,食管鳞癌18例,腺癌1例,其中7例为黏膜内癌,12例已有黏膜下肌层的侵犯,但均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手术证实)。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其中2例患者选择在内镜下行黏膜下切除,另一位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做胃镜检查,未发现病情恶化。
3 讨论
早期食管癌往往无症状,少数有症状的早期食管癌与食管炎等良性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况且二者在X线和普通内镜下很难区别,造成许多早期食管癌患者延误诊治[1]。文献报道[2]早期食管癌大约4-5年方能发展为进展癌,而重度不典型增生是比较稳定而成熟的发展阶段,逆转可能性较小,它与癌的发现率同在3%-5%范围左右,是癌的后备群体,属癌前病变[3]。因此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病死率的有效途径。内镜下食管黏膜卢戈氏碘溶液操作简便,在国外已广泛开展,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卢戈氏碘溶液只适用于食管黏膜病变的检查.卢戈氏是一种复方碘溶液,由于人体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糖原丰富,遇碘呈棕色着色反应。当食管黏膜发生病变时,其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使染色后的食管呈现深着色、正常着色、浅着色、不着色等几种情况,对于癌组织除黏膜受侵犯造成糖原丢失外,还由于肿瘤组织代谢异常旺盛,糖原的消耗很大,使癌变组织内糖原含量大大减少,甚至消失,因而重度异性增生、癌变的食管黏膜染色后一般表现为不着色或浅着色,与周围正常黏膜呈鲜明对比。20例食管癌染色后病变区19例边缘清晰,1例边缘欠清晰。卢戈氏碘染色只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性质还需依靠病理活检来确诊。116例染色不良者有63例为慢性食管炎,占54%,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临床上卢戈氏碘染色具有简单、快捷、经济等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对于有甲状腺疾病、肾病及碘过敏的患者应忌用碘染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染色前应将食管黏膜表面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染色后将胃内留有碘的黏液糊吸净。
参考文献
[1]李超民、刘佳萍、何洪等,邵阳市食管癌207例临床及内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70-71
[2]steinbach G .Hong W K. Early det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by chromoendoscopy .Cancer,1995,76(6):919-921
[3]王国清 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均势及对策. 中华肿瘤杂志,2002,3(2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