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大规模使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随之提高。尽管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在我国得到普及,但是,在缺乏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依然存在几个明显误区,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四大误区
研究发现,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为降低课堂教学压力,大多数计算机教师机械式的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却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并未做具体了解,导致人为的“能力平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之前,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期望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落差。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采用“均一”教学的思想,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已经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逐渐丧失。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计算机基础教材在理论叙述方面过于专业化,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看起来更像是计算机速成班。即便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计算机教师也仅仅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学生看到的只有来回移动的指针和不断弹出、关闭的窗口。整个教学依然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只能是机械性的记忆,缺乏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教学形式化。计算基础教学与其它学科存在的本质性差异就是上机实践,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之后,学生需要进行上机操作,以检验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上机操作过程缺乏统一管理,教师也只是复述一遍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其它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相比较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上机操作更为重要,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形式化,将直接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明显下降,在新鲜感过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逐渐衰退。
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的风向标,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上缺少经验,某些评价指标是参考传统学科而制定的,因此,该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评价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
计算机基础教学整改意见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无差别教学,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一样的,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对于已经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备好“功课”,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在小组间开展差异性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之后,各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以规定的格式上交电子版文件,结合学习总结与电子版文件的设计情况,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以此作为后续教学方案制定的依据。
教学模式多元化。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但不能唯大纲论。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明显效果,然而,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依然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上机实践进行验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师根据已经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几个特定的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研究。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理论知识不仅得到巩固,其实践能力也明显提高。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不能简单的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最终依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才是关键。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借助实践来完成,让学生参与某项具体工作中的基础环节,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过程,正确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提高全民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阶段。因此,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差异化教学,将实践作为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将有效提高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全面提高。
(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