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九个坚持”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时代使命,立德树人要贯穿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同时獲盖各学科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新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新的高度对旅游管理地理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旅游地理学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对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认识社会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旅游地理学课程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其“课程思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旅游活动的践行者,也是国民素质的载体,加强德育工作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旅游活动有助于促进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因此也被称为“民间外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旅游活动的从业者,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旅游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旅游活动的管理者,高品质的顶层设计才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作为旅游活动的参与者、从业者和管理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人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开创我国高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国情教育。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我国基本国情教育非常适合,具有大量的育人资源,围绕我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中国旅游资源评价、中国旅游区划等方面,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融人新时代追梦征程。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地球概论课程中旅游行为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这行为空间、旅游者动机及活孙 婧
(西安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广大教师的基本职责,旅游地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是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动行为层次、旅游需求预测等都有规律可循,有因果联系,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甚至可以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建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阴历模型、潜在游客市场模型,进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旅游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中的周期理论概述了物质统一性,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让我们欣赏美同时,了解它们的过去与现在,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学习及测算,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旅游地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素质,提高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内容写进了十九大报告。旅游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以及旅游区域开发,旅游规划等内容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旅游资源要开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要保护、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浪费资源的粗放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实践导向。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的思政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法治教育。《土地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法》《土地管理法》《水法》等法律法规在旅游地理学的课程中都有涉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教育在旅游地理学课程中也有所体现。
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当地的实际,采用现场教学、地理考查、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关政策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确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放松粮食生产,了解我国在土地、森林、水资源、矿产和控制人口、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增强宣传、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的自觉性。
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实践教学是当代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旅游地理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为了深入研究和揭示旅游地理学中要素作用机理与相互关系,运用教具、学具、或现场教学等方式,简捷生动地展示了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原理,作用过程。例如:通过带领学生前往大唐芙蓉园景区,调研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容量、游客的旅游心理容量、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容量等,从而掌握该景区当前的开发现状,并根据当前现状给予该景区未来开发建设的相关建议。
再例如:学生前往西安永兴坊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对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分别调研,以了解旅游开发对该地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为该区该区旅游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课内现场教学、学期综合实习等都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教室走向室外,从宏观进入微观,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实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思政课程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体验性评价及综合评估、旅游环境容量测量及应用、中国旅游资源区划、旅游对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区域文化影响以及旅游规划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思政元素提炼遵循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特性,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组建团队,共同梳理出《旅游地理学》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点,协同思政教师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时事热点,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措施
优化教学理念,转变专业教师思想意识。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政课教师的专属;组建“课程思政”科研和教学团队,探讨旅游地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价值,从而实现“课程思政”
的培养目标。
优化教学资源,探索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多样化。发掘旅游地理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对这些思政素材,进行甄别、挑选、整理和加工,强化对旅游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思政导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地理学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从思政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和补充,在拓展知识本身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理性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体现思想教育性。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导入、提问和讨论问题、教学活动、实地调研、参观体验等环节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优化教学方法,探索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堂讲授、问答、讨论、学生参与教学、实地调研、参观体验等教学方式,巧妙地寓思政教育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
总而言之,旅游地理学教学改革立足把握旅游地理学的特点,寻求最佳结合点,让将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法治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教育等德育内容融入旅游地理学专业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真、更近、更自然生动,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保继刚,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